|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外发展概况 | 第12-15页 |
| ·经验/半经验模型 | 第12-13页 |
| ·第一原理模型 | 第13-14页 |
| ·仿真精度的提高与功能扩展 | 第14-15页 |
| ·国外典型仿真软件 | 第15-18页 |
| ·SE-WORKBENCH多传感器战场建模工作台 | 第16页 |
| ·数字成像和遥感图像生成模型(DIRSIG) | 第16-17页 |
| ·舰船红外模型和海军威胁对抗仿真器(Ship IR/NTCS) | 第17-18页 |
| ·Vega仿真软件 | 第18页 |
| ·国内红外场景仿真发展概况 | 第18-20页 |
| ·论文任务及章节安排 | 第20-22页 |
| ·论文主要任务 | 第20页 |
| ·论文章节介绍 | 第20-22页 |
| 第2章 红外场景仿真系统设计 | 第22-39页 |
| ·红外场景仿真框架设计 | 第22-23页 |
| ·虚拟场景构建 | 第23-25页 |
| ·辐射计算 | 第25-31页 |
| ·自发辐射 | 第25-26页 |
| ·反射辐亮度 | 第26-31页 |
| ·大气传输 | 第31-33页 |
| ·红外成像系统效应 | 第33-37页 |
| ·光学系统 | 第33-35页 |
| ·探测器 | 第35-37页 |
| ·仿真数据要求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3章 基于Opit X的自然场景并行温度场计算 | 第39-53页 |
| ·背景介绍 | 第39页 |
| ·Opti X在并行温度场计算中的应用 | 第39-41页 |
| ·温度计算模型 | 第41-44页 |
| ·温度场求解基本方程 | 第41-42页 |
| ·温度场数值计算方法 | 第42-44页 |
| ·数据预处理与组织形式 | 第44-47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7-52页 |
| ·温度采样点数目对温度场效果的影响 | 第47-49页 |
| ·温度数据保存 | 第49-50页 |
| ·不同方位角面元温度变化情况 | 第50-51页 |
| ·不同时刻温度场分布情况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4章 Opti X光线追迹仿真系统与OSG实时仿真系统 | 第53-76页 |
| ·渲染引擎 | 第53-54页 |
| ·相关设计说明 | 第54-56页 |
| ·成像系统效果仿真 | 第56-57页 |
| ·并行光线追迹红外仿真系统 | 第57-66页 |
| ·Opti X并行光线追迹渲染引擎 | 第57-59页 |
| ·多路径光线追迹 | 第59-61页 |
| ·辐射传输方程 | 第61-63页 |
|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3-66页 |
| ·OSG实时红外仿真系统 | 第66-75页 |
| ·OSG集成化渲染引擎 | 第67-69页 |
| ·红外辐射计算 | 第69-72页 |
| ·仿真结果 | 第72-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6-78页 |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76-77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77页 |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84-85页 |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