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钒、铬碳化物的应用 | 第10-12页 |
·晶粒抑制剂 | 第10-11页 |
·钢铁添加剂 | 第11页 |
·其他方面的应用 | 第11-12页 |
·钒、铬碳化物的国内外发展研究历程 | 第12-13页 |
·碳化钒的发展研究历程 | 第12页 |
·碳化铬的发展研究历程 | 第12-13页 |
·碳化钒/铬复合粉末的发展研究现状 | 第13页 |
·钒、铬碳化物的制备方法 | 第13-16页 |
·碳热还原法 | 第13页 |
·气相还原法 | 第13-14页 |
·前驱体法 | 第14-15页 |
·机械合金化法 | 第15-16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6-18页 |
2 实验 | 第18-26页 |
·实验原料 | 第18-19页 |
·实验仪器 | 第19-20页 |
·实验技术路线 | 第20页 |
·实验实施 | 第20-24页 |
·以纳米碳黑作为碳源 | 第20-22页 |
·以葡萄糖作为碳源 | 第22-23页 |
·以蔗糖作为碳源 | 第23-24页 |
·实验样品的检测及表征方法 | 第24-26页 |
·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TG-DSC分析) | 第24页 |
·物相分析(XRD分析) | 第24页 |
·微观形貌分析(SEM分析和TEM分析) | 第24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分析) | 第24-26页 |
3 纳米碳化钒/铬复合粉末的制备研究 | 第26-64页 |
·以纳米碳黑作为碳源 | 第26-40页 |
·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第26-27页 |
·物相分析 | 第27-32页 |
·微观形貌分析 | 第32-36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36-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以分析纯葡萄糖作为碳源 | 第40-52页 |
·热重-示差扫描量热分析 | 第40-41页 |
·物相分析 | 第41-44页 |
·微观形貌分析 | 第44-47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47-50页 |
·小结 | 第50-52页 |
·以分析纯蔗糖(C12H22O11)作为碳源 | 第52-64页 |
·热重-示差扫描量热分析 | 第52-53页 |
·物相分析 | 第53-56页 |
·微观形貌分析 | 第56-59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59-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4 纳米碳化钒/铬复合粉末的形成机理研究 | 第64-76页 |
·氧化钒的还原碳化 | 第64-68页 |
·氧化铬的还原碳化 | 第68-71页 |
·碳化钒/铬复合粉末形成的物相转变 | 第71-74页 |
·小结 | 第74-76页 |
5 纳米碳化钒/铬复合粉末在硬质合金中的应用研究 | 第76-82页 |
·纳米碳化钒/铬复合粉末对WC-8Co硬质合金收缩率的影响 | 第76-77页 |
·纳米碳化钒/铬复合粉末对WC-8Co硬质合金致密度的影响 | 第77-78页 |
·纳米碳化钒/铬复合粉末对WC-8Co硬质合金硬度的影响 | 第78-79页 |
·纳米碳化钒/铬复合粉末对WC-8Co硬质合金组织结构的影响 | 第79-81页 |
·小结 | 第81-82页 |
6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目录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