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论文--焊接一般性问题论文

微互连焊点液—固电迁移行为与机理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9页
主要符号表第19-20页
1 绪论第20-42页
   ·微电子封装技术第20-21页
   ·微互连技术与凸点材料的发展趋势第21-22页
   ·微互连凸点可靠性挑战一电迁移第22-38页
     ·电迁移的研究历史第23页
     ·电迁移的物理本质第23-25页
     ·原子有效电荷数Z~*第25-29页
     ·原子扩散通量J第29-31页
     ·微互连焊点电迁移研究现状第31-38页
   ·同步辐射X射线实时原位成像技术在微互连领域的应用第38-39页
   ·本论文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第39-42页
     ·立题依据第39-40页
     ·研究内容第40-42页
2 样品制备与实验方法第42-48页
   ·钎料合金及焊点制备第42-44页
     ·钎料合金制备第42-43页
     ·微焊点制备第43-44页
   ·微焊点电迁移实验第44-46页
   ·界面IMC形貌、成分、结构及取向表征第46-47页
   ·力学性能测试第47-48页
3 Cu/Sn-58Bi(37Pb)/Cu微焊点液-固电迁移行为第48-64页
   ·引言第48页
   ·初始焊点的微观组织第48-49页
   ·液-固电迁移对Bi原子扩散行为的影响第49-57页
   ·富Bi相的生长动力学第57页
   ·Bi原子有效电荷数Z~*计算模型第57-59页
   ·Bi原子的扩散机制第59-60页
   ·Pb原子的扩散行为第60-62页
   ·本章小结第62-64页
4 Cu/Sn-52In/Cu微焊点电迁移行为第64-78页
   ·引言第64页
   ·初始焊点的微观组织第64-65页
   ·固-固电迁移对焊点界面反应的影响第65-66页
   ·液-固电迁移对焊点界面反应的影响第66-72页
   ·阴极Cu基体的溶解动力学与机制第72-74页
   ·In原子的扩散机制第74-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5 Cu/Sn-9Zn/Cu(Ni)微焊点液-固电迁移行为第78-107页
   ·引言第78页
   ·Cu/Sn-9Zn/Cu焊点第78-82页
     ·初始焊点的微观组织第78-79页
     ·液-固电迁移对焊点界面反应的影响第79-82页
   ·Cu/Sn-9Zn/Ni焊点第82-95页
     ·初始焊点的微观组织第82-83页
     ·液-固电迁移对焊点界面反应的影响第83-95页
   ·Cu基体溶解动力学与机制第95-97页
   ·Zn原子有效电荷数Z~*的计算模型第97-102页
   ·Zn原子的扩散机制第102-106页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6 金属中原子有效电荷数Z~*计算模型修正第107-112页
7 单一择优取向全IMC微焊点的制备及性能第112-132页
   ·引言第112-113页
   ·单一择优取向全IMC微焊点的制备第113页
   ·初始焊点的微观组织第113-114页
   ·电流对焊点界面反应的影响第114-120页
   ·界面IMC生长动力学及基体溶解动力学第120-121页
   ·单一择优取向全IMC焊点微观组织表征第121-126页
   ·单一择优取向全IMC焊点可靠性评估第126-130页
     ·单一择优取向全IMC焊点的拉伸性能第126-128页
     ·单一择优取向全IMC焊点的电迁移可靠性第128-130页
   ·单一择优取向IMC的生长机理第130-131页
   ·本章小结第131-132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32-135页
   ·结论第132-133页
   ·创新点摘要第133页
   ·展望第133-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46-149页
致谢第149-150页
作者简介第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ausdorff距离计算的数学规划方法及其在叶轮数控加工中的应用
下一篇:新型污染物甲氧基多溴联苯醚在水相的光化学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