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0-12页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制度质量与出口贸易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第一节 制度质量的涵义及量化 | 第13-15页 |
一、制度质量的涵义 | 第13页 |
二、制度质量指标的量化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关于目的国制度质量对出口贸易影响的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9-22页 |
第三节 本章小节 | 第22-23页 |
第三章 装备制造业涵义、分类及出口现状 | 第23-31页 |
第一节 装备制造业涵义及分类 | 第23-25页 |
一、装备制造业的涵义 | 第23页 |
二、装备制造业的分类 | 第23-25页 |
第二节 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现状 | 第25-31页 |
一、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体出口状况 | 第25-27页 |
二、我国装备制造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现状分析 | 第27-31页 |
第四章 目的国制度质量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地理结构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31-46页 |
第一节 目的国制度质量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地理结构影响的交易成本视角分析 | 第31-36页 |
一、经济制度视角的分析 | 第31-32页 |
二、法律制度视角的分析 | 第32-33页 |
三、政治制度视角的分析 | 第33-36页 |
第二节 目的国制度质量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地理结构动态影响的不完全契约视角分析 | 第36-45页 |
一、模型假设 | 第36-37页 |
二、模型均衡 | 第37-43页 |
三、外国制度质量影响母国出口贸易的动态运动 | 第43-45页 |
第三节 本章小节 | 第45-46页 |
第五章 目的国制度质量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地理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6-67页 |
第一节 计量模型的构建 | 第46页 |
第二节 样本选择 | 第46-47页 |
第三节 变量选择与说明 | 第47-54页 |
一、因变量的选择与说明 | 第47页 |
二、控制变量的选择与说明 | 第47-49页 |
三、制度质量变量的选择与说明 | 第49-52页 |
四、数据选取说明 | 第52-54页 |
第四节 实证分析结果 | 第54-67页 |
一、目的国分项制度质量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地理结构的影响分析 | 第54-58页 |
二、目的国总体制度质量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地理结构影响的分析 | 第58-67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67-72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67-68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67页 |
二、不足与展望 | 第67-68页 |
第二节 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68-72页 |
一、重点发展与制度质量较高国家之间的出口贸易 | 第68-69页 |
二、积极应对出口贸易摩擦,降低交易成本 | 第69页 |
三、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竞争力 | 第69-70页 |
四、深化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合作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 | 第76-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