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2页 |
·基因打靶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12-21页 |
·归巢核酸内切酶 | 第13-14页 |
·锌指蛋白核酸酶 | 第14-15页 |
·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 | 第15-16页 |
·CRISPR-Cas9 | 第16-21页 |
·基因打靶技术的原理 | 第21-24页 |
·NHEJ修复途径 | 第21-22页 |
·HR修复途径 | 第22-23页 |
·其他修复途径 | 第23-24页 |
·位点特异性核酸酶在植物基因组定点编辑上的应用 | 第24-30页 |
·基因定点突变 | 第24-26页 |
·基因组片段的定点缺失 | 第26页 |
·基因定点插入或替换 | 第26-30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0-32页 |
第二章 适用于玉米基因组定点突变CRISPR-Cas9体系的建立 | 第32-52页 |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网络数据库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 | 第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42页 |
·实验结果 | 第42-50页 |
·Cas9蛋白密码子的优化 | 第42-45页 |
·Cas9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与表达分析 | 第45-46页 |
·玉米U6 snRNA启动子的挖掘与筛选 | 第46-48页 |
·ZmU6-1启动子转录sgRNA活性分析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三章 人工CRISPR-Cas9体系活性初检测 | 第52-68页 |
·实验材料 | 第52页 |
·网络数据库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 | 第52页 |
·实验方法 | 第52-56页 |
·实验结果 | 第56-67页 |
·玉米基因组sgRNA靶点的分析 | 第56-58页 |
·人工CRISPR-Cas9体系活性初检测 | 第58-59页 |
·ZmU6-1转录起始位点核苷酸的验证 | 第59页 |
·CRSIPR-Cas9体系PAM序列的验证 | 第59-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 人工CRISPR-Cas9体系在稳定转化植株中活性的检测 | 第68-84页 |
·实验材料 | 第68页 |
·网络数据库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 | 第68页 |
·实验方法 | 第68-71页 |
·实验结果 | 第71-82页 |
·PSY1的T0代转基因株系的表型及基因型分析 | 第71-72页 |
·RGN1位点的突变类型及突变效率分析 | 第72-73页 |
·sgRNA-Cas9介导的RGN1位点靶向突变的遗传分析 | 第73-74页 |
·sgRNA-Cas9介导的玉米基因组其他位点的靶向突变 | 第74-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五章 人工CRISPR-Cas9体系的特异性的研究 | 第84-90页 |
·实验材料 | 第84页 |
·实验方法 | 第84-86页 |
·实验结果 | 第86-89页 |
·RGN1潜在脱靶位点的克隆检测 | 第86页 |
·CRISPR-Cas9元件对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86-88页 |
·稳定转基因株系中的潜在脱靶突变体材料 | 第88-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六章 结果与讨论 | 第90-96页 |
·CRISPR-Cas9系统组分的优化 | 第90-91页 |
·Cas9基因相关组分的优化 | 第90页 |
·sgRNA相关组分的优化 | 第90-91页 |
·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突变效率影响因素 | 第91-92页 |
·sgRNA向导序列的影响 | 第91页 |
·PAM序列的影响 | 第91-92页 |
·其他的影响因素 | 第92页 |
·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稳定遗传变异的遗传特点 | 第92-93页 |
·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稳定遗传变异在T0代中的表现 | 第92页 |
·CRISPR-Cas9系统产生遗传变异的遗传特点 | 第92-93页 |
·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基因组定点编辑的特异性 | 第93-94页 |
·sgRNA靶向位点的选择 | 第93页 |
·Truncated sgRNA的使用 | 第93-94页 |
·Cas9蛋白切口酶及dCas9蛋白与Fok I的组合使用 | 第94页 |
·其他影响因素的优化 | 第94页 |
·HR修复相关因素的优化 | 第94-95页 |
·CRISPR-Cas9系统在玉米基因组基因定点编辑的应用展望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8页 |
附录 | 第108-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作者简历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