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研究 | 第9-11页 |
·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研究 | 第11-13页 |
·本文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页 |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3-14页 |
2 国内外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14-33页 |
·第三方支付 | 第14-18页 |
·第三方支付的含义与特点 | 第14-15页 |
·国内外第三方支付模式的比较及差异分析 | 第15-17页 |
·我国第三方支付的风险 | 第17-18页 |
·人人贷 | 第18-24页 |
·人人贷的含义及特点 | 第18-19页 |
·国内外人人贷模式的比较及差异分析 | 第19-23页 |
·我国人人贷模式的风险 | 第23-24页 |
·众筹借贷 | 第24-28页 |
·众筹借贷的含义及特点 | 第24-25页 |
·国内外众筹借贷模式的比较与差异分析 | 第25-27页 |
·我国众筹借贷模式的风险 | 第27-28页 |
·互联网货币基金 | 第28-30页 |
·互联网货币基金的含义及特点 | 第28页 |
·国内外互联网货币基金产品的比较与差异分析 | 第28-29页 |
·我国互联网货币基金产品的风险 | 第29-30页 |
·网络银行 | 第30-33页 |
·网络银行的含义及特点 | 第30-31页 |
·网络银行的比较与差异分析 | 第31-32页 |
·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 | 第32-33页 |
3 国内外互联网金融监管比较 | 第33-44页 |
·国外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现状 | 第33-37页 |
·美国模式 | 第33-35页 |
·欧盟模式 | 第35-37页 |
·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现状 | 第37-40页 |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体系 | 第37-38页 |
·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主体及监管措施 | 第38-40页 |
·国内外监管模式的比较与差异分析 | 第40-44页 |
4 国外互联网金融模式与监管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及对策研究 | 第44-52页 |
·国外互联网金融模式与监管发展的经验 | 第44-45页 |
·国外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的经验 | 第44页 |
·国外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经验 | 第44-45页 |
·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模式及监管发展的对策 | 第45-48页 |
·第三方支付企业模式发展的对策 | 第45-46页 |
·人人贷企业模式发展的对策 | 第46-47页 |
·众筹借贷企业模式发展的对策 | 第47页 |
·互联网货币基金企业模式发展的对策 | 第47-48页 |
·网络银行企业模式发展的对策 | 第48页 |
·我国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对策 | 第48-52页 |
·第三方支付监管的完善 | 第48-49页 |
·人人贷监管的完善 | 第49-50页 |
·众筹融资监管的完善 | 第50页 |
·互联网货币基金监管的完善 | 第50-51页 |
·网络银行监管的完善 | 第51-52页 |
5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