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百道判》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AR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白居易文的创作及保存 | 第10-13页 |
·白居易文的创作 | 第10-12页 |
·白居易文的保存 | 第12-13页 |
·白居易文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 判与唐代的人才选拔制度 | 第15-24页 |
·判文体的源流探讨 | 第15-17页 |
·判与唐代的选士制度 | 第17-18页 |
·唐代判文的体制 | 第18-21页 |
·拟判 | 第18-20页 |
·实判 | 第20-21页 |
·杂判 | 第21页 |
·白居易与《百道判》的创作 | 第21-24页 |
2 《百道判》的思想内容 | 第24-39页 |
·对家庭、婚姻与礼仪的关注 | 第24-29页 |
·对军事问题的关注 | 第29-31页 |
·对科举、选才问题的探讨 | 第31-34页 |
·对为政得失的探讨 | 第34-36页 |
·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批判 | 第36-39页 |
3 《百道判》的艺术特色 | 第39-50页 |
·行文有骈有散 | 第39-43页 |
·骈文居多,对偶精工 | 第39-42页 |
·多样化的对偶方法 | 第39-41页 |
·长短皆备的对偶句式 | 第41-42页 |
·骈散交错,灵活多变 | 第42-43页 |
·用典极为讲究 | 第43-47页 |
·判题化用典故 | 第43-44页 |
·判文中用典 | 第44-47页 |
·用典方法 | 第44-46页 |
·用典类型 | 第46-47页 |
·辞藻不求华丽 | 第47-48页 |
·不刻意于声律 | 第48-50页 |
4 《百道判》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 第50-51页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