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 金针菇 | 第10-14页 |
·概况 | 第10页 |
·金针菇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生物学特征 | 第10-14页 |
·担子与担孢子发育 | 第10-11页 |
·菌丝生长与发育 | 第11-12页 |
·子实体发育 | 第12-13页 |
·有性生殖中的性亲和 | 第13-14页 |
2 蛋白质组学 | 第14-16页 |
·蛋白质组学概述 | 第14-15页 |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5-16页 |
3 食用菌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4 本课题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7页 |
5 本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金针菇出发菌株筛选及不可孕初生菌株和可孕次生菌株制备 | 第19-31页 |
1 材料 | 第19-20页 |
·供试菌株 | 第19-20页 |
·培养基配方 | 第20页 |
2 方法 | 第20-24页 |
·出发菌株筛选 | 第20-21页 |
·出菇评比试验 | 第20页 |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0-21页 |
·不可孕初生菌株和可孕次生菌株制备 | 第21-22页 |
·不可孕初生菌株制备 | 第21页 |
·不可孕初生菌株极性确定及可孕次生菌株制备 | 第21-22页 |
·出菇验证和RADP分子标记分析 | 第22-23页 |
·出菇验证初生菌株的不可孕性和次生菌株的可孕性 | 第22页 |
·不可孕初生菌株和可孕次生菌株基因组提取与RAPD分析 | 第22-23页 |
·不可孕初生菌株和可孕次生菌株菌落形态及菌丝形态观察 | 第23-24页 |
3 结果 | 第24-30页 |
·出菇试验 | 第24-25页 |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5-27页 |
·基因组DNA的检测 | 第25-26页 |
·基于ISSR分析结果构建树状图 | 第26-27页 |
·不可孕初生菌株和可孕次生菌株制备 | 第27页 |
·出菇验证和分子标记分析 | 第27-29页 |
·固体PDA出菇培养基出菇试验 | 第27页 |
·不可孕初生菌株和可孕次生菌株基因组提取与RAPD分析 | 第27-29页 |
·不可孕初生菌株和可孕次生菌株菌落形态及菌丝形态观察 | 第29-30页 |
4 讨论 | 第30页 |
5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iTRAQ结合2D-LC MS/MS分析金针菇不可孕初生菌丝和可孕次生菌丝蛋白质组 | 第31-49页 |
1 材料 | 第31-32页 |
·样品制备 | 第31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31-32页 |
2 方法 | 第32-35页 |
·总蛋白提取与SDS-PAGE电泳质量检测 | 第32页 |
·iTRAQ结合2D LC-MS/MS分析 | 第32-34页 |
·胰蛋白酶酶解与肽段定量 | 第32-33页 |
·iTRAQ标记 | 第33页 |
·第一维强离子交换液相色谱 | 第33页 |
·第二维纳升级串联液相高效色谱 | 第33-34页 |
·质谱鉴定 | 第34页 |
·质谱数据全局分析 | 第34页 |
·差异蛋白质筛选 | 第34-35页 |
·差异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5页 |
·差异蛋白质GO分析 | 第35页 |
·差异蛋白质KEGG通路分析 | 第3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46页 |
·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 | 第35-36页 |
·iTRAQ结合2D LC-MS/MS鉴定结果 | 第36页 |
·质谱数据全局分析 | 第36-41页 |
·鉴定蛋白质的主成分分析 | 第36-37页 |
·鉴定蛋白质的表达量分布范围和表达量分析 | 第37-38页 |
·鉴定蛋白质的相关系数分析 | 第38-39页 |
·鉴定蛋白质的层次聚类分析 | 第39-40页 |
·鉴定蛋白质的K-均值计算分析 | 第40-41页 |
·差异蛋白质筛选 | 第41-42页 |
·差异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2-46页 |
·差异蛋白质GO分析 | 第42-45页 |
·差异蛋白质KEGG通路分析 | 第45-46页 |
4 讨论 | 第46-48页 |
5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荧光定量PCR分析金针菇不可孕初生菌丝和可孕次生菌丝核心蛋白基因的差异表达 | 第49-57页 |
1 材料 | 第49页 |
2 方法 | 第49-51页 |
·金针菇总R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49页 |
·金针菇总RNA的cDNA合成 | 第49-50页 |
·引物设计 | 第50页 |
·确定引物退火温度 | 第50-51页 |
·荧光定量PCR反应 | 第5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1-55页 |
·总R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51-52页 |
·PCR反应退火温度确定 | 第52-53页 |
·荧光定量PCR反应 | 第53-55页 |
·荧光定量PCR检测引物特异性 | 第53-55页 |
·荧光定量PCR | 第55页 |
4 讨论 | 第55-56页 |
5 小结 | 第56-5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Abstract | 第64-66页 |
附录 | 第66-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