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神话与原始宗教论文--原始宗教论文

苍南宗祠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0页
目录第10-14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18页
   ·选题的缘由第14-15页
     ·苍南宗族文化浓郁第14页
     ·政府重视宗祠改建工作第14页
     ·苍南宗祠数量巨大第14页
     ·宗祠功能转换的历史必然第14-15页
   ·研究的目的第15页
   ·研究的意义第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述评第15-17页
   ·研究方法和结果及存在的问题第17-18页
     ·调研考察第17页
     ·问卷和访谈第17-18页
第二章 中国宗祠的概论第18-23页
   ·宗祠的概念第18页
   ·宗祠的起源第18页
   ·祭祀的种类第18-19页
   ·宗祠的功能第19-21页
     ·祭祀功能第19页
     ·修谱功能第19-20页
     ·教化功能第20页
     ·兴学功能第20页
     ·司法功能第20页
     ·抚恤功能第20-21页
     ·活动功能第21页
   ·宗祠的当代价值第21-23页
     ·文物价值第21页
     ·教化价值第21页
     ·寻根价值第21页
     ·旅游价值第21-22页
     ·文化娱乐价值第22-23页
第三章 苍南宗祠的特点第23-27页
   ·苍南宗祠的特点第23-24页
     ·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第23页
     ·投资巨大,规模宏伟第23页
     ·履禁不止,增长较快第23页
     ·增加功能,设施完善第23页
     ·分布不均,地域性强第23页
     ·大门紧闭,闲置率高第23-24页
   ·苍南宗祠祖先信仰的变化第24-25页
   ·苍南宗祠与社会的关系第25-27页
     ·宗祠与经济的影响第25页
     ·宗祠与政治的影响第25-26页
     ·农村宗祠与社会的影响第26-27页
第四章 苍南宗祠的现状第27-32页
   ·苍南宗祠的现状第27-28页
   ·苍南宗祠分布及结构特点第28-29页
     ·是古朴的建筑美学第28-29页
     ·是鲜活的祭祀文化第29页
     ·是多样的祠堂堂号第29页
     ·是丰富的楹联文化第29页
     ·是鲜活的戏剧舞台第29页
   ·苍南宗祠兴盛的原因第29-32页
     ·独特的聚族而居第29-30页
     ·强烈的宗族观念第30页
     ·悠久的宗族文化第30页
     ·封闭的小农经济第30页
     ·众多的民间信仰第30-31页
     ·弱化的公共权力第31-32页
第五章 苍南宗祠功能的辩证分析第32-37页
   ·苍南宗祠的正面价值第32-34页
     ·宗祠是敬宗收祖的主要载体第32页
     ·宗祠是联谊宗亲的纽带第32页
     ·宗祠是自助互助的重要平台第32-33页
     ·宗祠是传授道德教化的课堂第33页
     ·宗祠是信仰变化的活教材第33页
     ·宗祠是民间祭祀的活标本第33页
     ·宗祠是避灾场所第33-34页
     ·宗祠是民间建筑的有机组成第34页
   ·苍南宗祠的负面影响第34-35页
     ·浪费土地资源,影响城镇整体规划第34页
     ·耗费地方财力,增加群众负担第34-35页
     ·助长宗族势力,败坏社会风气第35页
     ·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危及农村社会和谐第35页
     ·影响党群干群关系,阻碍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第35页
     ·滋生封建意识、培植排外情绪第35页
   ·苍南宗祠负面影响存在的原因第35-37页
     ·农村宗族势力抬头第35-36页
     ·有关乡镇和部门疏于管理第36页
     ·根深蒂固的寻根意识和荣宗耀祖的社会心理第36页
     ·农村文化建设的滞后第36页
     ·农村物质基础更加强大。第36-37页
第六章 苍南宗祠的未来道路第37-44页
   ·消失第37页
   ·延续和转变第37-40页
     ·领导高度重视,强化责任落实第38页
     ·明确目标任务,扎实推进改建第38页
     ·开展文化活动,转换传统功能第38-39页
     ·健全保障机制,严格考核验收第39页
     ·研究制度设计,建立长效机制第39-40页
   ·苍南农村宗祠改建文化中心的主要做法第40-41页
     ·统一思想,凝聚改建合力第40页
     ·综合管理,增挂中心牌子第40页
     ·为我所用,转化宗祠功能第40-41页
     ·开展活动,突出地方特色第41页
   ·苍南农村宗祠改建文化中心的启示第41-44页
     ·创新性第41-42页
     ·导向性第42页
     ·带动性第42-43页
     ·科学性第43-44页
第七章 农村宗祠健康发展对策第44-46页
   ·出台农村宗祠管理整治办法第44页
   ·改农村宗祠为文化中心第44-45页
   ·加强农村宗族的管理第45页
   ·努力提高农民素质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结语第49-50页
致谢第50-5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南修武县农村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
下一篇:当前农村宗教信仰问题研究--以河北香河县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