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目录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农村文化资源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21-26页 |
·农村文化资源的概念 | 第21-23页 |
·文化 | 第21-22页 |
·农村文化 | 第22页 |
·文化资源 | 第22-23页 |
·农村文化资源 | 第23页 |
·农村文化资源的特征 | 第23-24页 |
·农村文化资源的分类 | 第24页 |
·农村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价值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河南修武县农村文化资源的现状 | 第26-39页 |
·河南修武县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的现状 | 第27-29页 |
·宁封子 | 第27页 |
·张良 | 第27页 |
·汉献帝刘协 | 第27-28页 |
·竹林七贤 | 第28页 |
·孙思邈 | 第28页 |
·韩愈 | 第28-29页 |
·河南修武县历史遗址文化资源的现状 | 第29-30页 |
·李固遗址 | 第29页 |
·当阳峪瓷窑遗址 | 第29-30页 |
·河南修武县宗教文化资源现状 | 第30-32页 |
·玄帝行宫 | 第31页 |
·圆融寺 | 第31页 |
·万善寺 | 第31-32页 |
·崇明寺 | 第32页 |
·河南修武县农村民俗文化资源的现状 | 第32-35页 |
·河南修武县农村景观文化资源的现状 | 第35-36页 |
·河南修武县农村饮食文化资源的现状 | 第36-37页 |
·河南修武县农村农业文化资源的现状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河南修武县农村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39-42页 |
·人才匮乏,缺乏培训农村文化人才的机构 | 第39-40页 |
·新农村建设,导致农村失去乡土气息 | 第40页 |
·基础支撑差,缺乏规范管理 | 第40-41页 |
·未注入高新技术,缺乏创意 | 第41页 |
·忽视历史文化,凸显自然景观 | 第41页 |
·开发不当,保护力度不够 | 第41-42页 |
第五章 河南修武县农村文化资源合理开发保护的原则 | 第42-44页 |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兼顾原则 | 第42页 |
·资源优势原则和科技创新原则 | 第42页 |
·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 第42-43页 |
·旅游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原则 | 第43-44页 |
第六章 河南修武县农村文化资源合理开发保护的建议 | 第44-50页 |
·挖掘农村文化人才,实施复合型人才计划 | 第44-45页 |
·大力培养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队伍 | 第44页 |
·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 第44页 |
·文化搬进校园,从学生开始培养文化人才 | 第44-45页 |
·融合高新技术,建立数字博物馆 | 第45页 |
·增加创意建设,提升文化内涵 | 第45-47页 |
·建立文化展览馆,充实七贤民俗村 | 第45-46页 |
·融入农业饮食文化,开发“农耕吃货体验游”路线 | 第46页 |
·结合传媒产业,演艺“印象修武” | 第46-47页 |
·完善基础设施,加强规范管理 | 第47-48页 |
·建立佛学院,发扬宗教文化 | 第47-48页 |
·规范管理,开拓一站式“保姆”服务 | 第48页 |
·打造文化品牌,加强宣传力度 | 第48页 |
·保护中求发展,发展中求传承 | 第48-50页 |
·在保护农村文化中求发展 | 第48-49页 |
·普查摸底农村文化资源,力求传承保护 | 第49-50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