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绪论 | 第13-19页 |
一、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一) 物流的兴起及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二) 现代物流业的概念与特征 | 第14-15页 |
(三) 有关现代物流业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二、研究框架和意义 | 第16-19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二)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四) 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第一章 宜宾市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19-34页 |
一、宜宾市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概况 | 第19页 |
二、宜宾市物流业发展的成效 | 第19-23页 |
(一) 物流规模效益持续提升 | 第19-21页 |
(二) 重点物流项目推进成效显著 | 第21页 |
(三) 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 第21-22页 |
(四) 物流发展机构及财政保障到位 | 第22页 |
(五) 物流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 第22-23页 |
三、宜宾市建设“长江上游物流中心”的SWOT分析 | 第23-34页 |
(一) 优势(Strength)分析 | 第23-26页 |
(二) 劣势(weakness)分析 | 第26-29页 |
(三) 机遇(Opportunity)分析 | 第29-30页 |
(四) 威胁(threats)分析 | 第30-34页 |
第二章 宜宾市政府在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 第34-39页 |
一、国内外政府推动物流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34-35页 |
(一) 国外政府推动物流业发展的经验 | 第34页 |
(二) 国内地方政府推动物流业发展的经验 | 第34-35页 |
(三) 政府推动物流业发展的经验总结 | 第35页 |
二、政府在物流业发展中发挥引导作用的必要性 | 第35-37页 |
(一) 物流业发展中的市场失灵 | 第35-36页 |
(二) 政府发展物流业的职能作用 | 第36页 |
(三) 落实新时期社会治理理念的现实需要 | 第36-37页 |
三、宜宾市建设“长江上游物流中心”的总体思路和具体目标 | 第37-39页 |
(一) 总体思路 | 第37页 |
(二) 具体目标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宜宾市政府建设“长江上游物流中心”的具体对策 | 第39-50页 |
一、健全监管和服务现代物流业的体制 | 第39-40页 |
(一) 完善促进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机制 | 第39页 |
(二) 加强全市物流行业发展的分析研究 | 第39-40页 |
(三) 建立与物流发展相适应的市场监管体系 | 第40页 |
二、构建宜宾特色的现代物流支撑体系 | 第40-44页 |
(一) 着力构建“135612”现代物流节点空间体系 | 第40-42页 |
(二) 加快构建“水铁公空管”现代物流通道体系 | 第42-43页 |
(三) 积极构建现代物流信息化体系 | 第43页 |
(四) 综合构建现代物流市场培育体系 | 第43-44页 |
三、突出打造宜宾水运物流业 | 第44-46页 |
(一) 重新审视水运物流的重要性 | 第44页 |
(二) 建立协调联动长效机制 | 第44页 |
(三) 探索实行水运公交发班 | 第44-45页 |
(四) 切实减轻水运物流负担 | 第45页 |
(五) 全力拓展水运物流市场 | 第45-46页 |
(六) 加大财政奖补力度 | 第46页 |
四、强化政府对现代物流业的政策扶持 | 第46-48页 |
(一)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 第46-47页 |
(二) 严格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 第47页 |
(三) 加强物流项目用地保障 | 第47页 |
(四)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 第47-48页 |
(五) 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 | 第48页 |
五、加快现代物流人才队伍建设 | 第48-50页 |
(一) 制定物流人才开发和引进规划 | 第48页 |
(二) 大力选派优秀人才挂职锻炼 | 第48-49页 |
(三) 鼓励本地院校培养物流人才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