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引言 | 第12-13页 |
2 常用的化学发光体系 | 第13-16页 |
·鲁米诺体系 | 第14-15页 |
·强氧化型化学发光体系 | 第15页 |
·弱氧化型化学发光体系 | 第15-16页 |
3. 本课题的提出及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2页 |
第二章 钴掺杂的硫化锌在鲁米诺和过氧化氢体系中的应用 | 第22-37页 |
1. 引言 | 第22-23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3-26页 |
·试剂 | 第23页 |
·仪器 | 第23页 |
·钴掺杂硫化锌量子点的合成 | 第23-24页 |
·样品表征 | 第24-26页 |
·荧光紫外 | 第24页 |
·透射图 | 第24-25页 |
·XRD | 第25页 |
·样品的 EDS 图谱 | 第25-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6-33页 |
·ZnS:Co 量子点对 Luminol–H_2O_2体系的增敏作用 | 第26-27页 |
·化学发光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27-31页 |
·鲁米诺溶液中介质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 第27-28页 |
·鲁米诺溶液氢氧化钠的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 第28页 |
·鲁米诺溶液的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 第28-29页 |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 第29页 |
·钴掺杂硫化锌溶液的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 第29-30页 |
·流速和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 第30页 |
·负高压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化学发光反应机理的讨论 | 第31-32页 |
·药物在化学发光体系中的应用 | 第32-33页 |
·Luminol–H_2O_2–ZnS:Co 体系的分析参数 | 第32页 |
·样品中阿莫西林含量的测定 | 第32-33页 |
·干扰实验 | 第33页 |
4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第三章 钴掺杂氧化锌纳米材料在鲁米诺-过硫酸钾体系中的应用 | 第37-52页 |
1.引言 | 第37-38页 |
2.实验部分 | 第38-40页 |
·试剂 | 第38页 |
·仪器 | 第38页 |
·钴掺杂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合成 | 第38页 |
·钴掺杂氧化锌纳米材料的表征 | 第38-40页 |
·掺杂纳米粒子的 XRD 衍射花样 | 第38-39页 |
·掺杂纳米粒子的 EDS 图谱 | 第39-40页 |
·化学发光的检测 | 第4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7页 |
·掺杂纳米粒子对化学发光体系的影响 | 第40-42页 |
·掺杂纳米粒子的筛选 | 第40-41页 |
·ZnO:Co 量子点对 Luminol–K_2S_2O_8体系的增敏作用 | 第41-42页 |
·化学发光条件的优化 | 第42-44页 |
·化学发光反应机理的探讨 | 第44-46页 |
·Luminol–K_2S_2O_8–ZnO:Co 体系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 第46-47页 |
·Luminol–K_2S_2O_8–ZnO:Co 体系的分析参数 | 第46页 |
·样品中异烟肼含量的测定 | 第46-47页 |
·干扰实验 | 第47页 |
4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第四章 锰掺杂硫化锌在鲁米诺-水合肼体系中的应用 | 第52-68页 |
1. 引言 | 第52-53页 |
2. 实验部分 | 第53-55页 |
·试剂 | 第53页 |
·仪器 | 第53页 |
·Mn 掺杂的 ZnS 量子点的合成 | 第53-54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54页 |
·样品的 XRD | 第54页 |
·样品的 EDS 图谱 | 第54页 |
·化学发光的检测 | 第54-5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2页 |
·ZnS:Mn 量子点对 Luminol–N_2H_4·H_2O 体系的增敏作用 | 第55页 |
·化学发光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55-59页 |
·反应介质及其浓度对体系的影响 | 第55-57页 |
·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对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 | 第57-58页 |
·泵速和负高压对体系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 | 第58-59页 |
·Luminol–N_2H_4.H_2O–ZnS:Mn 化学发光体系的分析应用 | 第59-60页 |
·样品中没食子酸含量的测定 | 第60页 |
·可能的化学发光机理 | 第60-62页 |
·干扰离子的测定 | 第62页 |
4.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