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创新之处及技术路线图 | 第13-15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编制、非编人员 | 第15页 |
·后勤社会化 | 第15页 |
·人事代理和劳务派遣 | 第15-16页 |
·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公立高校岗位设置管理理论 | 第16页 |
·薪酬分配的公平理论 | 第16-17页 |
·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 | 第17页 |
·综合型激励理论 | 第17-19页 |
3 我国公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沿革及改革成效 | 第19-24页 |
·概念及特点 | 第19-20页 |
·公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 第19页 |
·公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 第19-20页 |
·我国公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沿革 | 第20-21页 |
·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 | 第20页 |
·向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过渡时期 | 第20-21页 |
·我国公立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初步成效 | 第21-24页 |
·在形式上全面推行了聘用合同制 | 第21-22页 |
·初步建立了岗位聘任管理制度 | 第22页 |
·探索实施了更加灵活的分配制度 | 第22-24页 |
4 广东海洋大学非编制人员管理改革分析 | 第24-35页 |
·非编制人员概况 | 第24-28页 |
·数量及岗位结构 | 第24-25页 |
·年龄结构和身份结构 | 第25-26页 |
·学历结构 | 第26页 |
·经费来源及薪酬水平 | 第26-27页 |
·管理制度 | 第27-28页 |
·改革之前非编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总体规模过大,岗位设置不尽合理 | 第28页 |
·用工不规范,人员关系复杂 | 第28-29页 |
·非编人员收入水平低,存在同工不同酬现象 | 第29页 |
·民主管理权利得不到保障,责任意识及归属感不强 | 第29页 |
·人员流动性大,缺乏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 | 第29-30页 |
·合同管理不到位,劳动纠纷时有发生 | 第30页 |
·广东海洋大学非编人员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举措及后续建议 | 第30-35页 |
·重新整理原有劳动合同,理顺劳动关系 | 第30-31页 |
·对全校非编岗位进行统计清算,进行岗位分类分级,明岗定责 | 第31-33页 |
·规范聘任程序,制定相应的监督机制 | 第33-34页 |
·建立针对非编人员的档案管理 | 第34页 |
·努力解决同工不同酬问题 | 第34页 |
·拓宽非编人员晋升及转正渠道,建立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 | 第34-35页 |
5 国内相关事业单位非编制人员管理经验借鉴 | 第35-41页 |
·浙江萧山医院——“视同工”制度建设 | 第35-37页 |
·萧山医院开展“视同工”制度建设的背景及举措 | 第35页 |
·具体实施步骤 | 第35-36页 |
·实施成效 | 第36-37页 |
·创新亮点 | 第37页 |
·宁波大学非编人员管理经验 | 第37-41页 |
·宁波大学背景介绍 | 第37-38页 |
·宁波大学非编人员管理措施 | 第38-39页 |
·宁波大学非编人员管理的利弊分析 | 第39-41页 |
6 我国公立高校非编制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对策建议 | 第41-48页 |
·引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建立标准化的管理体系 | 第41-42页 |
·用人力资源整合的思维对非编人员的管理进行规范 | 第41页 |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非编人员的文化管理 | 第41-42页 |
·积极创新用工模式,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 | 第42-43页 |
·探索深化公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 第42页 |
·依据用工模式的不同实行对非编人员的弹性化管理 | 第42-43页 |
·加强法律规章制度层面的建设,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 第43-44页 |
·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规避非编用工风险 | 第43页 |
·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实现刚性管理 | 第43页 |
·重视合法性建设,充分保障非编人员权益 | 第43-44页 |
·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方法,提高公立高校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 第44-48页 |
·使用有效的招聘技术,控制非编人员总体规模 | 第44-45页 |
·科学设置岗位,优化非编人员的岗位结构 | 第45页 |
·形成薪酬、情感、制度等多方面激励机制 | 第45-46页 |
·完善非编人员的档案管理,建立非编用工管理信息库 | 第46-48页 |
7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55页 |
导师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