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美学高原上的两座坡峰--封孝伦生命美学与袁鼎生生态美学之比较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序论 | 第9-13页 |
第一章 中国当代的美学高原 | 第13-24页 |
第一节 坡峰连绵的中国当代美学高原 | 第13-15页 |
第二节 生命美学与封孝伦“三重生命观” | 第15-19页 |
一、 中国生命美学的生发 | 第15-17页 |
二、 封孝伦生命美学观——三重生命美学观 | 第17-19页 |
第三节 生态美学与袁鼎生“审美生态观” | 第19-24页 |
一、 当代生态美学的生发 | 第19-21页 |
二、 袁鼎生的审美生态观——美是整生 | 第21-24页 |
第二章 三重生命美学观与审美生态观的理论交合 | 第24-38页 |
第一节 时代背景:现实朝向与美学突围 | 第24-27页 |
一、 现实朝向:危机与人的现实生存 | 第24-25页 |
二、 美学研究的困境与突围 | 第25-27页 |
第二节 理论吸纳:周来祥和谐美学与中西美学智慧 | 第27-32页 |
一、 和谐美学的理论承接 | 第27-29页 |
二、 西方理论资源 | 第29-31页 |
三、 中国传统智慧土壤 | 第31-32页 |
第三节 方法与范畴:体系、思辨逻辑与共同范畴 | 第32-38页 |
一、 美学思想的体系构建 | 第32-34页 |
二、 思辨逻辑 | 第34-35页 |
三、 关注范畴 | 第35-38页 |
第三章 三重生命美学观与审美生态观的分异 | 第38-53页 |
第一节 研究起点的相异 | 第38-40页 |
第二节 研究重心的区别 | 第40-45页 |
一、 个体与整体 | 第40-41页 |
二、 宏观与统观 | 第41-42页 |
三、 艺术与文化 | 第42-45页 |
第三节 范畴的分异 | 第45-53页 |
一、 自然美 | 第45-47页 |
二、 自由 | 第47-49页 |
三、 目的 | 第49-53页 |
第四章 三重生命美学观与审美生态观关系思考 | 第53-64页 |
第一节 走在美学史中的美学 | 第53-55页 |
第二节 走向生活的美学 | 第55-57页 |
第三节 走向相通相接的美学 | 第57-60页 |
第四节 走向新境界的美学 | 第60-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