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气相污染物论文

南京北郊大气中有机胺的污染特征和源解析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21页
   ·大气有机胺的源汇第9-12页
     ·大气有机胺的来源第9-10页
       ·自然源第9页
       ·人为源第9-10页
     ·大气有机胺的来源解析技术第10-11页
     ·大气有机胺的汇第11-12页
   ·大气有机胺测量方法第12-15页
     ·常规离线测定法第12-14页
     ·在线质谱法第14-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8页
     ·大气有机胺测量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源解析研究现状第16-18页
   ·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第18-21页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实验仪器及采样点设置第21-27页
   ·高分辨率化学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第21-24页
     ·仪器介绍第21-23页
     ·软件介绍第23-24页
   ·相关仪器介绍第24-26页
     ·三波段光声黑碳仪第24-25页
     ·二氧化硫分析仪第25页
     ·氮氧化物分析仪第25-26页
   ·采样地点及相关背景介绍第26-27页
第三章 HR-ToF-CIMS数据校正及标定方法的建立第27-35页
   ·数据校准和基线制作方法的建立第27-29页
   ·仪器标定方法的建立第29-35页
     ·准备工作第29-30页
     ·甲胺浓度的测定第30-31页
     ·甲胺标曲的制作第31-32页
     ·数据处理及标定第32-35页
第四章 HR-ToF-CIMS物种鉴别和大气有机胺时间分布特征研究第35-49页
   ·质谱图分析及物种鉴别第35-41页
   ·大气有机胺与氨的时间变化特征第41-44页
     ·大气有机胺与氨季节变化规律第41-43页
     ·大气有机胺与氨日变化规律第43-44页
   ·大气有机胺与氨的相关性分析第44-46页
   ·气象条件的影响第46-49页
第五章 南京北郊大气有机胺的来源解析研究第49-65页
   ·光化学初始浓度计算第49-50页
     ·物种比值法第50页
     ·连续反应模型第50页
   ·PMF受体模型法第50-51页
   ·模型执行第51-59页
     ·输入文件第52页
     ·数据检测第52-54页
       ·信噪比S/N第52-53页
       ·Q值计算第53-54页
     ·Base Run第54-56页
     ·Bootstrap Run第56-58页
     ·Fpeak Run第58-59页
   ·大气有机胺排放源的源解析第59-6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5-67页
   ·全文总结第65页
   ·创新点第65页
   ·不足与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致谢第73-74页
作者简介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UV-B辐射对菹草生长体系的综合效应评价
下一篇:简论萨拉·萨卡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