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 ·城市景观水体与景观水体表观污染的概念 | 第11-12页 |
| ·城市景观水体功能 | 第12-13页 |
| ·城市景观水体生态脆弱性 | 第13-14页 |
| ·城市景观水体污染现状 | 第14-15页 |
| ·景观水体表观污染的影响 | 第15页 |
| ·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 ·城市景观水体相关评价标准 | 第15-17页 |
| ·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 第17-20页 |
| ·城市景观水体黑臭评价方法 | 第20-22页 |
| ·小结 | 第22-23页 |
| ·建立城市景观水体表观污染评价体系的意义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吸收光谱法对景观水体表观污染的表征 | 第24-30页 |
| ·可见光区吸收光谱法提出的原理 | 第24页 |
| ·可见光区扫描曲线面积法 | 第24-25页 |
| ·可见光区扫描曲线面积法的可行性验证 | 第25-26页 |
| ·表观污染指数(SPI)方程建立及其分级标准 | 第26-28页 |
| ·可见光区扫描曲线面积法的不足 | 第28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8页 |
|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 ·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 ·水样采集与保存 | 第31页 |
| ·实验室测定与分析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非溶解态物质对城市景观水体表观污染的影响研究 | 第32-39页 |
| ·浊度、色度在两相中的分布 | 第32-34页 |
| ·黄色极端水体表观污染物质分析 | 第34-35页 |
| ·极端黑色水体表观污染物质分析 | 第35-36页 |
| ·极端深绿色水体表观污染物质分析 | 第36-37页 |
| ·小结 | 第37-39页 |
| 第五章 吸收光谱法表征城市景观水体表观污染的优化方法研究 | 第39-48页 |
| ·现场水体表观污染等级判定标准的优化 | 第39-41页 |
| ·色系的优化 | 第41-42页 |
| ·色系、颜色对表观污染评级的影响分析 | 第42-44页 |
| ·色系、浊度对表观评级的影响分析 | 第44-45页 |
| ·颜色与浊度信息的分离 | 第45-46页 |
| ·小结 | 第46-48页 |
| 第六章 吸收光谱法表征城市景观水体表观污染的方法优化 | 第48-54页 |
| ·色系权重系数修正 | 第48-49页 |
| ·表观污染指数方程的优化与标准的划分 | 第49-50页 |
| ·表观污染指数方程的验证与比较 | 第50-51页 |
| ·偏差分析 | 第51页 |
| ·表观污染评价与表观质量评价的比较 | 第51-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4-56页 |
| ·结论 | 第54页 |
| ·建议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作者简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