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凹陷石港断裂带构造特征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6页 |
| ·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勘探开发现状 | 第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构造样式研究 | 第12页 |
| ·构造演化史研究 | 第12-13页 |
| ·构造成因机制研究 | 第13页 |
| ·储层裂缝参数计算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主要认识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地质概况 | 第16-20页 |
| ·构造位置 | 第16-17页 |
| ·构造层 | 第17页 |
| ·构造背景 | 第17-20页 |
| ·大地构造背景 | 第17-19页 |
| ·区域构造背景分析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构造样式 | 第20-29页 |
| ·地震资料解释 | 第20-24页 |
| ·解释框架建立 | 第20页 |
| ·层位追踪 | 第20-21页 |
| ·断层解释 | 第21页 |
| ·相干体切片辅助解释 | 第21-24页 |
| ·断裂系统 | 第24-29页 |
| ·主要断层 | 第24页 |
| ·断层分级 | 第24-25页 |
| ·断层平面特征 | 第25-27页 |
| ·断层剖面特征 | 第27-29页 |
| 第四章 构造演化 | 第29-44页 |
| ·构造演化剖面的编制 | 第29页 |
| ·构造演化剖面的分析 | 第29-34页 |
| ·过jin4井200测线构造演化剖面分析 | 第29-30页 |
| ·过shi4井300测线构造演化剖面分析 | 第30-31页 |
| ·过sx13井400测线构造演化剖面分析 | 第31页 |
| ·500测线构造演化剖面分析 | 第31-33页 |
| ·660测线构造演化剖面分析 | 第33页 |
| ·过qiao8井800测线构造演化剖面分析 | 第33-34页 |
| ·断层活动规律定量计算 | 第34-41页 |
| ·断层生长指数计算与分析 | 第34-37页 |
| ·断层落差计算与分析 | 第37-41页 |
| ·断层活动规律分析 | 第41-42页 |
| ·平面上断层在各段的活动性不同 | 第41页 |
| ·剖面上不同地质时期断层活动性不同 | 第41-42页 |
| ·构造演化阶段的划分 | 第42-44页 |
| 第五章 低级序断层构造成因机制 | 第44-64页 |
| ·地质背景分析 | 第44页 |
| ·古应力场数值模拟 | 第44-45页 |
| ·阜宁期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 第45-54页 |
| ·建立地质模型 | 第45-46页 |
| ·选择力学参数及单元划分 | 第46-47页 |
| ·施加载荷及约束 | 第47-48页 |
| ·模拟计算结果及结果分析 | 第48-54页 |
| ·戴南期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 第54-62页 |
| ·建立地质模型 | 第54-55页 |
| ·选择力学参数及单元划分 | 第55-56页 |
| ·施加载荷及约束 | 第56-57页 |
| ·模拟计算结果及结果分析 | 第57-62页 |
| ·构造应力场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 第62-64页 |
| ·构造应力场控制油气运移的动力 | 第62-63页 |
| ·构造应力场控制油气的运移通道 | 第63-64页 |
| 第六章 储层裂缝参数计算 | 第64-77页 |
| ·石港地区裂缝形成时期应力场 | 第65-69页 |
| ·石港地区古应力场模拟力学参数及约束加载 | 第66-67页 |
| ·石港地区古模拟结果 | 第67-69页 |
| ·石港地区现今应力场 | 第69-72页 |
| ·石港地区现今模拟约束条件 | 第69页 |
| ·石港地区现今模拟模拟结果 | 第69-72页 |
| ·石港地区裂缝参数空间分布 | 第72-77页 |
| ·石港地区裂缝开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73-74页 |
| ·石港地区中裂缝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74-75页 |
| ·石港地区裂缝孔隙度的分布特征 | 第75页 |
| ·石港地区裂缝渗透率的分布特征 | 第75-77页 |
| 结论 | 第77-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