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9页 |
第一节 白念珠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白念珠菌的铁吸收系统 | 第14-20页 |
·低亲合铁吸收途径 | 第16-17页 |
·还原铁吸收系统 | 第17-18页 |
·铁载体吸收系统 | 第18-19页 |
·血红素利用系统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多铜氧化酶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20-26页 |
·哺乳动物中MCO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酿酒酵母中MCO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白念珠菌中MCO的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第四节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6-29页 |
·选题依据 | 第26-27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9-52页 |
第一节 实验材料 | 第29-40页 |
·实验菌株 | 第29-32页 |
·质粒 | 第32页 |
·PCR引物 | 第32-35页 |
·主要试剂 | 第35-36页 |
·主要仪器 | 第36-37页 |
·培养基 | 第37-38页 |
·主要溶液 | 第38-39页 |
·Western实验所用溶液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第40-52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氯化钙法) | 第40-41页 |
·大肠杆菌的转化(氯化钙法) | 第41页 |
·大肠杆菌的电转化法 | 第41-42页 |
·碱裂解法提取大肠杆菌质粒DNA | 第42页 |
·PCR反应体系 | 第42-43页 |
·酶切体系 | 第43页 |
·连接体系 | 第43页 |
·DNA片段的纯化回收 | 第43-44页 |
·白念珠菌醋酸锂转化法 | 第44页 |
·酿酒酵母的转化 | 第44-45页 |
·白念珠菌的基因组提取 | 第45页 |
·酿酒酵母的基因组提取 | 第45页 |
·白念珠菌RNA的提取 | 第45-46页 |
·RNA中样品中基因组DNA的消化 | 第46-47页 |
·反转录和产物的检测 | 第47页 |
·实时定量PCR | 第47-48页 |
·白念珠菌总蛋白的提取 | 第48页 |
·Western blot | 第48-49页 |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胞内铁含量 | 第49页 |
·BPS-比色法测定胞内铁含量 | 第49-50页 |
·细胞铁获得能力的测定 | 第50页 |
·白念珠菌代谢转换实验 | 第50页 |
·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 | 第50-51页 |
·小鼠系统感染模型的建立 | 第51页 |
·病理组织切片 | 第51-52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52-88页 |
第一节 白念珠菌MCO基因的功能分析 | 第52-72页 |
·铁铜离子丰度对白念珠菌MCO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52-54页 |
·白念珠菌CaFET33和CaFET34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功能鉴定 | 第54-58页 |
·白念珠菌Cafet33△/△和Cafet34△/△缺失菌株的构建 | 第58-60页 |
·白念珠菌CaFET33/CaFET34基因回补菌株的构建 | 第60-63页 |
·CaFET33/CaFET34基因的缺失对白念珠菌铁代谢的影响 | 第63-65页 |
·CaFET33/CaFET34基因的缺失对其它MCO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65-67页 |
·CaFET33/CaFET34基因的缺失对白念珠菌菌落形态的影响 | 第67-69页 |
·CaFET33/CaFET34基因的缺失对白念珠菌毒力的影响 | 第69-72页 |
第二节 转录因子Aft2p和Rim101p对CaFET34的调控作用 | 第72-78页 |
·CaFET34基因启动子与报告基因LacZ融合质粒的构建 | 第72-75页 |
·验证CaFET34基因启动子活性的重组菌株的构建 | 第75-76页 |
·转录因子Aft2p和Rim101p对CaFET34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 第76-78页 |
第三节 白念珠菌液泡膜铁转运复合物的初步研究 | 第78-88页 |
·CaFth1p是铁通透酶超家族的成员 | 第78-79页 |
·铁的获得性对铁通透酶CaFTH1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79-80页 |
·白念珠菌fth1△/△和fth1△/△fet33△/△双基因缺失菌株的构建 | 第80-81页 |
·CaFTH1基因回补菌株的构建 | 第81-83页 |
·CaFTH1和CaFET33基因的缺失对白念珠菌铁代谢的影响 | 第83-85页 |
·CaFTH1和CaFET33基因的缺失对白念珠菌代谢转换的影响 | 第85-86页 |
·CaFTH1和CaFET33基因的缺失对白念珠菌形态的影响 | 第86-88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88-93页 |
第一节 铁离子丰度对白念珠菌MCO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88-89页 |
第二节 白念珠菌多铜氧化酶MCO基因CaFET33和CaFET34在铁代谢方面的作用 | 第89-90页 |
第三节 CaFET33/CaFET34基因的缺失对白念珠菌菌丝发育和毒力的影响 | 第90-91页 |
第四节 转录因子Aft2p和Rim101p对CaFET34的调控作用 | 第91页 |
第五节 白念珠菌液泡膜铁转运复合物的初步研究 | 第91-9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3-96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93-94页 |
第二节 论文主要特色与创新点 | 第94-95页 |
第三节 相关工作的前景展望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