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多不饱和脂肪酸DHA合成途径在酿酒酵母中的重构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7页
 第一节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概况第13-17页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基本概念第13-14页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理功能第14-15页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来源第15-17页
 第二节 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的研究概况第17-21页
     ·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需氧途径第17-20页
     ·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厌氧途径第20-21页
 第三节 脂肪酸脱氢酶的研究概况第21-27页
     ·脂肪酸脱氢酶分类第21-22页
     ·脂肪酸脱氢酶的基本结构和反应机理第22-24页
     ·脂肪酸脱氢酶的进化关系第24-27页
 第四节 脂肪酸延长酶的研究概况第27-32页
     ·脂肪酸延长酶分类第27-29页
     ·脂肪酸碳链延长反应机理第29页
     ·脂肪酸碳链延长酶的结构特点第29页
     ·脂肪酸延长酶的进化关系第29-30页
     ·脂肪酸链延长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第30-32页
 第五节 微藻脂肪酸代谢研究概况第32-34页
 第六节 选题依据和工作路线第34-37页
     ·选题依据第35-36页
     ·技术路线第36-37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第37-68页
 第一节 实验材料第37-43页
     ·菌株第37页
     ·质粒第37-38页
     ·主要试剂第38页
     ·主要仪器第38-39页
     ·引物第39-41页
     ·培养基的配制第41-42页
     ·试剂的配制第42-43页
 第二节 实验方法第43-68页
     ·微藻或酿酒酵母总RNA的提取第43-44页
     ·微藻基因组DNA的提取第44-45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45页
     ·大肠杆菌的转化第45页
     ·大肠杆菌质粒的SDS碱裂解法提取第45-46页
     ·酿酒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第46-47页
     ·C20-△5脂肪酸延长酶基因PvElo5的克隆第47-52页
     ·PvElo5基因的功能分析第52-55页
     ·A4脂肪酸脱氢酶基因IgFAD4-2的克隆第55-58页
     ·IgFAD4-2基因的功能分析第58-60页
     ·酿酒酵母表达载体pYAE5-E5-D4的构建第60-63页
     ·酿酒酵母工程菌YAE5-E5-D4功能分析第63-64页
     ·酿酒酵母表达载体pYMM5-E5-D4的构建第64-65页
     ·酿酒酵母工程菌YMM5-E5-D4的功能分析第65-66页
     ·酿酒酵母工程菌产DHA培养条件的优化第66-68页
第三章 结果和讨论第68-117页
 第一节 △5延长酶和△4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功能鉴定第68-82页
     ·巴大藻PvElo5基因的克隆第68-75页
     ·球等鞭金藻IgFAD4-2基因的克隆第75-82页
 第二节 在酿酒酵母中构建合成DHA的△8途径第82-91页
     ·酿酒酵母共表达载体pYAE5-E5-D4的构建方案第82-83页
     ·酿酒酵母表达载体pYAE5-E5的构建第83-85页
     ·酿酒酵母工程菌株YAE5-E5的诱导表达与PUFAs分析第85-87页
     ·酿酒酵母表达载体pYAE5-E5-D4的构建第87-89页
     ·酿酒酵母工程菌株YAE5-E5-D4的诱导表达与PUFAs分析第89-91页
 第三节 在酿酒酵母中构建合成DHA的△6途径第91-100页
     ·酿酒酵母共表达载体pYMM5-E5-D4的构建方案第92-93页
     ·酿酒酵母表达载体pYMM5-E5的构建第93页
     ·酿酒酵母工程菌株YMM5-E5的诱导表达与PUFAs分析第93-96页
     ·酿酒酵母表达载体pYMM5-E5-D4的构建第96-97页
     ·酿酒酵母工程菌株YMM5-E5-D4的诱导表达与PUFAs分析第97-100页
 第四节 两种生物合成途径的比较和DHA生产条件优化第100-111页
     ·两种生物合成途径的比较第100-102页
     ·DHA生产条件优化第102-107页
     ·DHA生产条件响应面分析第107-111页
 第五节 讨论第111-117页
     ·PvElo5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第111-112页
     ·IgFAD4-2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第112-113页
     ·酿酒酵母表达系统的选择第113-114页
     ·酿酒酵母共表达体系的确立与PUFAs分析第114-115页
     ·两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的比较第115-117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117-119页
 第一节 结论第117页
 第二节 主要创新点第117-118页
 第三节 相关工作的前景展望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5页
致谢第125-126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6-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变换光学及其在电磁隐形斗篷中的应用
下一篇:白念珠菌多铜氧化酶基因功能及转录调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