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5页 |
·国际背景 | 第9-10页 |
·国内背景 | 第10-14页 |
·创新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 | 第14-15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5页 |
·论文的结构 | 第15-1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8-35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8-29页 |
·新古典学派 | 第19-20页 |
·新古典学派 | 第20-22页 |
·国家创新系统学派 | 第22-24页 |
·区域创新系统研究 | 第24-29页 |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29-33页 |
·总结评述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技术创新存量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35-42页 |
·文献回顾 | 第35-36页 |
·模型选择和数据说明 | 第36-38页 |
·模型选择 | 第36-37页 |
·数据说明 | 第37-38页 |
·计量结果及分析 | 第38-40页 |
·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技术创新增量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42-51页 |
·模型选择和数据说明 | 第42-45页 |
·模型选择 | 第42-43页 |
·数据说明 | 第43-45页 |
·模型设定及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面板单位根检验 | 第45-46页 |
·面板协整关系检验 | 第46页 |
·模型设定 | 第46-47页 |
·计量结果及分析 | 第47-49页 |
·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差异 | 第51-62页 |
·引言 | 第51页 |
·文献综述 | 第51-54页 |
·研究模型 | 第54-56页 |
·生存分析方法 | 第54-55页 |
·生命表法 | 第55-56页 |
·实证研究 | 第56-59页 |
·数据 | 第56页 |
·年平均有效率S(x)的求解 | 第56-58页 |
·平均有效率S(x)的中位数和半衰期 | 第58-59页 |
·平均剩余有效年限的求解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62页 |
第六章 我国创新系统的区域特征 | 第62-77页 |
·科技人员的区域特征 | 第62-65页 |
·科技经费的区域特征 | 第65-69页 |
·创新产出的区域特征 | 第69-73页 |
·国际科技论文产出的地域特点 | 第69-71页 |
·国内科技论文产出的地域特点 | 第71-73页 |
·技术市场交易额的地域特点 | 第73-75页 |
·小结 | 第75-77页 |
第七章 市场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 | 第77-86页 |
·引言 | 第77页 |
·市场结构的概念 | 第77-78页 |
·市场结构的类型 | 第78-80页 |
·完全竞争市场 | 第78-79页 |
·垄断竞争市场 | 第79页 |
·寡头垄断市场 | 第79-80页 |
·完全垄断市场 | 第80页 |
·实证研究 | 第80-84页 |
·数据选择 | 第80-81页 |
·垄断程度的计量 | 第81-84页 |
·小结 | 第84-86页 |
第八章 技术创新的企业类型特点 | 第86-99页 |
·企业的类型 | 第86-88页 |
·按照资产性质的企业分类 | 第86-87页 |
·按照法律形式的企业分类 | 第87-88页 |
·各注册类型企业的科技条件 | 第88-93页 |
·各注册类型企业科技机构设置和科技活动 | 第88-90页 |
·各注册类型企业的科技人员 | 第90-91页 |
·各注册类型企业的科技科技经费 | 第91-93页 |
·各注册类型企业的科技产出 | 第93-95页 |
·三资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对当地科技人员聚集的影响 | 第95-98页 |
·小结 | 第98-99页 |
第九章 知识创新与企业的技术创新 | 第99-130页 |
·引言 | 第99-100页 |
·创新的系统属性 | 第100页 |
·大学对创新系统的中的作用 | 第100-102页 |
·知识创新推动技术创新的理论模型 | 第102-104页 |
·理论假设 | 第102-104页 |
·知识创新推动技术创新实证研究 | 第104-128页 |
·基础研究活动的计量 | 第104-107页 |
·科技产出的计量 | 第107-109页 |
·基础研究对技术创新促进作用的实证研究 | 第109-113页 |
·知识创新与应用研究的关系 | 第113-116页 |
·研发经费投入与技术创新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116-128页 |
·小结 | 第128-130页 |
第十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30-139页 |
·结论 | 第130-132页 |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和贡献 | 第132-133页 |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133-134页 |
·政策建议 | 第134-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5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50-151页 |
致谢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