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引言 | 第11-13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1页 |
·选题目的 | 第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2 药家鑫案件回顾 | 第13-16页 |
·药家鑫案件的犯罪始末 | 第13页 |
·药家鑫案件的发展过程 | 第13-14页 |
·一审判决 | 第13页 |
·二审判决 | 第13-14页 |
·执行死刑 | 第14页 |
·药家鑫案件的道德反思 | 第14-16页 |
3 从药家鑫案件透视家庭、学校、社会道德教育的现状 | 第16-29页 |
·道德及道德教育概述 | 第16页 |
·道德的含义及特征 | 第16页 |
·道德教育的概念及本质 | 第16页 |
·家庭道德教育的缺陷及原因 | 第16-21页 |
·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的缺陷 | 第17-19页 |
·家庭道德缺失的原因 | 第19-21页 |
·高校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1-24页 |
·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高等学校道德教育缺失的原因 | 第23-24页 |
·社会公德教育的缺陷及原因 | 第24-29页 |
·社会公德教育的缺陷 | 第24-26页 |
·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 | 第26-29页 |
4 药家鑫案与三位一体道德教育的关联 | 第29-38页 |
·三位一体道德教育的阐释 | 第29-34页 |
·三位一体道德教育的界定 | 第29页 |
·三位一体道德教育的要素 | 第29-34页 |
·三位一体道德教育缺失与药家鑫犯罪关系 | 第34-38页 |
·从药家鑫案看三位一体道德教育的缺失 | 第34-36页 |
·三位一体道德教育的意义 | 第36-38页 |
5 重塑三位一体道德教育的对策 | 第38-48页 |
·凸显家庭道德教育的对策 | 第38-39页 |
·转变家庭道德教育观念 | 第38页 |
·改进教育方法 | 第38页 |
·扩充家庭道德教育的内容 | 第38页 |
·不断提升家庭教育功能 | 第38-39页 |
·提出相应的高校道德教育的对策 | 第39-41页 |
·道德教育应体现层次性 | 第39-40页 |
·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善良心理的培养 | 第40页 |
·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 | 第40-41页 |
·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 | 第41页 |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 第41页 |
·重塑社会公德教育的对策 | 第41-43页 |
·拓展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接受面,合理选择公德内容 | 第41-42页 |
·社会公德的建立需要大众的贡献 | 第42-43页 |
·三位一体道德教育的构建措施 | 第43-48页 |
·三位一体道德教育模式构建的重要性 | 第43-44页 |
·三位一体道德教育构建的措施 | 第44-48页 |
6 结论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