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联参与社会管理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工商联参与社会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工商联 | 第14-15页 |
·社会管理 | 第15-16页 |
·理论依据 | 第16-19页 |
·公民社会 | 第16-17页 |
·政治社团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工商联职能发挥的历史透视 | 第19-26页 |
·工商联组建时期(1949-1953) | 第19-20页 |
·工商联成长时期(1953-1965) | 第20-21页 |
·工商联恢复探索时期(1979-1991) | 第21-22页 |
·工商联的规范发展时期(1991年-至今) | 第22-26页 |
第三章 工商联参与社会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26-35页 |
·工商联参与社会管理的优势分析 | 第26-27页 |
·政治社团的中介组织身份优势 | 第26-27页 |
·自上而下完备的组织架构体系 | 第27页 |
·工商联参与社会管理的方式及成效 | 第27-29页 |
·积极建言献策,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 第27-28页 |
·推动非公经济的健康发展,履行经济服务职能 | 第28-29页 |
·弘扬光彩精神,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 第29页 |
·工商联参与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9-32页 |
·职能发挥具有倾向性,“三性”作用发挥不均衡 | 第30页 |
·重统战性轻经济性,为会员服务力度不够 | 第30-31页 |
·凝聚力不强,对非公经济代表性不足 | 第31页 |
·民间性职能发挥不足 | 第31-32页 |
·工商联参与社会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2-35页 |
·缺乏相关法律支持 | 第32页 |
·组织具有行政化倾向 | 第32-33页 |
·相关工作人员认识上存在偏差 | 第33-34页 |
·公民社会发展滞后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推进工商联参与社会管理的思考 | 第35-43页 |
·工商联的角色思考 | 第35-37页 |
·政府对工商联的扶植及对其管理模式的转变 | 第37-39页 |
·工商联参与社会管理的工作理念及模式的改进 | 第39-43页 |
·明确职能定位,理清服务对象 | 第39-40页 |
·理顺组织关系,提高整合能力 | 第40-41页 |
·与多方协同合作,建立互动联合机制 | 第41页 |
·优化组织模式,提升服务水平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