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毛泽东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创新点摘要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3页
引言第13-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33页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第15-17页
     ·选题的背景第15页
     ·选题的意义第15-17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19页
     ·研究内容第17-18页
     ·研究方法第18-19页
   ·研究综述第19-28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19-24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24-28页
   ·毛泽东社会发展理论的理论基础第28-33页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思想第28-31页
     ·列宁的社会发展思想第31-33页
第2章 毛泽东中国社会发展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第33-61页
   ·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第33-39页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第33-37页
     ·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课题第37-38页
     ·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历史表现第38-39页
   ·毛泽东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核心第39-52页
     ·毛泽东前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第40页
     ·毛泽东在遵义会议成为领导集体的一员第40-43页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形成第43-45页
     ·毛泽东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核心的基本因素第45-52页
   ·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第52-61页
     ·毛泽东世界观的转变第52-54页
     ·全党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过程第54-58页
     ·中共七大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阐释第58-61页
第3章 毛泽东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第61-90页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第61-74页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依据第61-64页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三大难题的破解第64-70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第70-73页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基本特征第73-74页
   ·实现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第74-76页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发展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第74-76页
     ·确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四大要素第76页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第76-79页
     ·“一化三改”总路线第77-78页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7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基本特点第78-79页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蓝图第79-83页
     ·现代化蓝图的早期描绘第79-81页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第81页
     ·实现我国社会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时间和步骤第81-83页
   ·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第83-90页
     ·思想方法第83-84页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战略方针第84-85页
     ·矛盾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前进发展的动力源泉第85-86页
     ·中国的工业化要走自己的路的我国工业化的发展道路第86-88页
     ·开展科技革命第88-90页
第4章 实行新民主主义第90-116页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90-101页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第90-92页
     ·中华苏维埃的民主政治建设第92-93页
     ·中华苏维埃的法制建设第93-95页
     ·中华苏维埃的经济建设第95-100页
     ·中华苏维埃的文化建设第100-101页
   ·抗日民主根据地第101-112页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第101-105页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法制建设第105-108页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第108-111页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文化建设第111-112页
   ·解放区第112-114页
     ·解放区的三件大事第112-113页
     ·解放区的巩固与扩大第113-114页
   ·新民主主义实行的意义第114-116页
第5章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第116-142页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第116-125页
     ·人民政权的建立第116-118页
     ·人民民主专政第118-120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120-122页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第122-125页
   ·深刻的社会变革第125-131页
     ·土地制度改革第125-126页
     ·切除旧社会的毒瘤第126-127页
     ·镇压反革命第127页
     ·解决民族问题第127-129页
     ·恢复国民经济第129-131页
   ·社会主义改造第131-137页
     ·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思想的演变第131-133页
     ·“一化三改”总路线第133-134页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第134-135页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135-137页
   ·初具规模的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体系第137-142页
     ·解决所有制问题第137-140页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第140-142页
第6章 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军第142-162页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历程第142-143页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143-150页
     ·工业生产体系第143-146页
     ·交通运输体系第146-147页
     ·农业与商业的发展第147-148页
     ·国防建设第148-150页
   ·欣欣向荣的社会风貌第150-162页
     ·实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第150-152页
     ·新风尚第152-153页
     ·大力发展了教育文化事业第153-156页
     ·科学技术成果丰硕第156-159页
     ·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第159-162页
结束语 历史的遗憾与启示第162-169页
 1.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赶超”第162-165页
 2. 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偏向”第165-166页
 3. 宝贵的启示第166-169页
参考文献第169-177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第177-178页
致谢第178-179页
作者简介第179页

论文共1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幸福观及其当代价值
下一篇:我国村级党组织能力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