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缩略词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31页 |
第一节 半夏研究概况 | 第15-21页 |
1 本草考证 | 第15页 |
2 资源分布及产地 | 第15-16页 |
3 化学成分 | 第16-18页 |
4 药理作用 | 第18-19页 |
·镇咳祛痰 | 第18页 |
·镇吐 | 第18页 |
·抗肿瘤 | 第18页 |
·胃肠道 | 第18页 |
·抗早孕 | 第18-19页 |
·其它作用 | 第19页 |
5 半夏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半夏外植体的选择 | 第19页 |
·半夏的再生途径 | 第19-20页 |
·半夏培养条件的选择 | 第20-21页 |
第二节 诱导子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1 诱导子的分类 | 第21-22页 |
·生物诱导子 | 第21页 |
·非生物诱导子 | 第21-22页 |
2 诱导子的作用机制 | 第22页 |
3 诱导子在植物细胞培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诱导子对植物细胞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22-23页 |
·诱导子对植物次生代谢的影响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植物生长发育的光质调控 | 第24-29页 |
1 光质在植物形态建成中的作用 | 第24-26页 |
2 光质对植物光合特性的调节作用 | 第26页 |
3 光质对植物抗氧化酶系统的调控 | 第26-27页 |
4 光质对植物生长代谢的影响 | 第27-29页 |
·光质对植物碳代谢的影响 | 第27-28页 |
·光质对植物氮代谢的影响 | 第28页 |
·光质对植物次生代谢的影响 | 第28-29页 |
第四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9-31页 |
第二章 诱导子对悬浮培养中半夏类原球茎生长及次生代谢的初步研究 | 第31-57页 |
第一节 诱导子对半夏类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 第31-35页 |
摘要 | 第3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1-32页 |
·材料 | 第31-32页 |
·方法 | 第32页 |
2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 第3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诱导子对类原球茎生长曲线的影响 | 第32-34页 |
·诱导子对类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 第34-35页 |
4 讨论 | 第35页 |
第二节 诱导子对半夏类原球茎中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35-44页 |
摘要 | 第35-36页 |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 第36页 |
·材料 | 第36页 |
·仪器 | 第36页 |
·试剂 | 第36页 |
2 方法 | 第36-39页 |
·SOD活性测定 | 第37页 |
·POD活性测定 | 第37页 |
·MDA含量测定 | 第37-38页 |
·脯氨酸含量测定 | 第38页 |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第38-39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第39页 |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 第3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诱导子对类原球茎培养液pH的影响 | 第39-40页 |
·诱导子对类原球茎中SOD、POD活性的影响 | 第40页 |
·诱导子对类原球茎中MDA、Pro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诱导子对类原球茎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4 讨论 | 第42-44页 |
·诱导子对类原球茎培养液pH的影响 | 第42-43页 |
·诱导子对类原球茎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43页 |
·诱导子对类原球茎中MDA、Pro含量的影响 | 第43页 |
·诱导子对类原球茎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第三节 诱导子对半夏类原球茎中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 | 第44-57页 |
摘要 | 第44-45页 |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 第45页 |
·材料 | 第45页 |
·仪器 | 第45页 |
·试剂 | 第45页 |
2 方法 | 第45-51页 |
·半夏类原球茎悬浮培养条件与处理 | 第45页 |
·半夏类原球茎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 第45-47页 |
·半夏类原球茎总游离有机酸含量测定 | 第47页 |
·半夏类原球茎鸟苷含量测定 | 第47-51页 |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 第5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1-54页 |
·诱导子对半夏类原球茎中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诱导子对半夏类原球茎中总游离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诱导子对半夏类原球茎中鸟苷含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4 讨论 | 第54-57页 |
·诱导子对半夏类原球茎中生物碱的影响 | 第54-55页 |
·诱导子对半夏类原球茎中总游离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 第55页 |
·诱导子对半夏类原球茎中鸟苷含量的影响 | 第55-57页 |
第三章 诱导子对悬浮培养中半夏类原球茎耐热性的初步研究 | 第57-67页 |
第一节 诱导子对高温胁迫下悬浮培养中半夏类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 第57-61页 |
摘要 | 第5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7-58页 |
·材料 | 第57页 |
·方法 | 第57-58页 |
2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 第5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8-60页 |
·诱导子对高温胁迫下类原球茎生长曲线的影响 | 第58-59页 |
·诱导子对高温胁迫下类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 第59-60页 |
4 讨论 | 第60-61页 |
第二节 诱导子对高温胁迫下半夏类原球茎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61-67页 |
摘要 | 第6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61-62页 |
·材料 | 第61页 |
·方法 | 第61-62页 |
2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 第6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2-65页 |
·诱导子对高温胁迫下类原球茎中SOD、POD活性的影响 | 第62-63页 |
·诱导子对高温胁迫下类原球茎中MDA、Pro含量的影响 | 第63-64页 |
·诱导子对高温胁迫下类原球茎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64-65页 |
4 讨论 | 第65-67页 |
·诱导子对高温胁迫下类原球茎酶促系统稳定的影响 | 第65-66页 |
·诱导子对高温胁迫下类原球茎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66-67页 |
第四章 LED不同光质对半夏组培苗生长及次生代谢影响的初步研究 | 第67-87页 |
第一节 LED不同光质对半夏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 第67-70页 |
摘要 | 第6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7-68页 |
·材料 | 第67页 |
·方法 | 第67-68页 |
·测定项目 | 第68页 |
2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 第6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8-69页 |
·光质对半夏株高的影响 | 第68-69页 |
·光质对半夏生物量的影响 | 第69页 |
4 讨论 | 第69-70页 |
·光质对半夏株高的调节作用 | 第69页 |
·光质对半夏生物量的影响 | 第69-70页 |
第二节 LED不同光质对半夏组培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70-76页 |
摘要 | 第7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0-71页 |
·材料 | 第70-71页 |
·方法 | 第71页 |
·测定项目 | 第71页 |
2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 第7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71-75页 |
·光质对半夏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71-72页 |
·光质对半夏叶片光响应曲线及响应参数的影响 | 第72-74页 |
·光质对半夏叶片中相关光合参数的影响 | 第74-75页 |
4 讨论 | 第75-76页 |
·光质对半夏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75页 |
·光质对半夏叶片光响应曲线及响应参数的影响 | 第75-76页 |
·光质对半夏叶片中相关光合参数的影响 | 第76页 |
第三节 LED不同光质对半夏组培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76-82页 |
摘要 | 第76-7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7页 |
·材料 | 第77页 |
·方法 | 第77页 |
·测定项目 | 第77页 |
2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 第7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77-81页 |
·光质对半夏叶片中SOD活性的影响 | 第77-78页 |
·光质对半夏叶片中POD活性的影响 | 第78-79页 |
·光质对半夏叶片中MDA含量的影响 | 第79页 |
·光质对半夏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79-80页 |
·光质对半夏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80-81页 |
4 讨论 | 第81-82页 |
·光质对半夏叶片中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第81页 |
·光质对半夏中初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 第81-82页 |
第四节 LED不同光质对半夏组培苗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 第82-87页 |
摘要 | 第8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2-83页 |
·材料 | 第82页 |
·方法 | 第82-83页 |
2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 第8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83-85页 |
·光质对半夏块茎中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 第83-84页 |
·光质对半夏块茎中总游离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 第84页 |
·光质对半夏块茎中鸟苷含量的影响 | 第84-85页 |
4 讨论 | 第85-87页 |
·光质对半夏块茎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 第85页 |
·光质对半夏块茎总游离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 第85页 |
·光质对半夏块茎鸟苷含量的影响 | 第85-87页 |
全文结论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7页 |
发表论文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