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目录 | 第5-7页 |
1 引言 | 第7-11页 |
·立题依据 | 第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课题研究思路 | 第8-11页 |
2 正文 | 第11-48页 |
·干姜煮散颗粒制备工工艺的研究 | 第11-26页 |
·试验仪器和材料 | 第11页 |
·仪器 | 第11页 |
·试药 | 第11页 |
·试验方法和结果 | 第11-24页 |
·饮片的鉴定 | 第11-12页 |
·干姜煮散颗粒粉末粒度的筛选 | 第12-19页 |
·干姜煮散颗粒制备成型加水量的考察 | 第19-20页 |
·干姜煮散颗粒干燥时间的考察 | 第20-21页 |
·干姜煮散颗粒吸湿性试验及临界相对湿度(CRH)的考察 | 第21-23页 |
·干姜煮散颗粒流动性的考察 | 第23-24页 |
·干姜煮散颗粒制备工艺验证试验 | 第24页 |
·小结 | 第24-26页 |
·干姜煮散颗粒临床应用的煎煮条件研究 | 第26-30页 |
·试验仪器和材料 | 第26页 |
·仪器 | 第26页 |
·试药 | 第26页 |
·试验方法和结果 | 第26-29页 |
·正交设计 | 第26-27页 |
·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27页 |
·6-姜辣素的煎出率测定 | 第27页 |
·干膏收率的测定 | 第27-28页 |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28-29页 |
·验证试验 | 第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干姜煮散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 第30-40页 |
·试验仪器和材料 | 第30页 |
·仪器 | 第30页 |
·试药 | 第30页 |
·试验方法和结果 | 第30-37页 |
·命名 | 第30-31页 |
·来源 | 第31页 |
·制法 | 第31页 |
·性状 | 第31页 |
·鉴别 | 第31-32页 |
·检查 | 第32-33页 |
·含量测定 | 第33-36页 |
·性味归经 | 第36-37页 |
·功能主治 | 第37页 |
·用法用量 | 第37页 |
·规格 | 第37页 |
·贮藏 | 第37页 |
·干姜煮散颗粒质量标准草案 | 第37-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干姜煮散颗粒与传统饮片的化学对比性研究 | 第40-45页 |
·试验仪器和材料 | 第40页 |
·仪器 | 第40页 |
·试药 | 第40页 |
·试验方法和结果 | 第40-44页 |
·不同时间点煎出液中6-姜辣素的含量测定 | 第40-41页 |
·不同时间点干膏收率的测定 | 第41-42页 |
·煎出曲线比较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干姜煮散颗粒稳定性试验研究 | 第45-48页 |
·试验仪器和材料 | 第45-46页 |
·仪器 | 第45页 |
·试药 | 第45-46页 |
·初步稳定性试验方法 | 第46-48页 |
·试验方法 | 第46页 |
·检查项目 | 第46页 |
·试验结果 | 第46-48页 |
·小结 | 第48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48-52页 |
·全文总结 | 第48-50页 |
·干姜煮散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 第48-49页 |
·干姜煮散颗粒临床应用的煎煮条件研究 | 第49页 |
·干姜煮散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 第49页 |
·干姜煮散颗粒与传统饮片的化学对比性研究 | 第49页 |
·干姜煮散颗粒的初步稳定性试验研究 | 第49-50页 |
·讨论 | 第50页 |
·干姜煮散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50页 |
·干姜煮散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 第50页 |
·展望 | 第50-52页 |
·干姜煮散颗粒的质量标准的制定 | 第50-51页 |
·干姜煮散颗粒与传统饮片量效关系的确定 | 第51页 |
·干姜煮散颗粒在复方中应用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综述 | 第55-60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
后置部分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