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选题目的 | 第10页 |
·研究现状与本文研究的概念 | 第10-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本文研究的概念 | 第12-13页 |
·论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15页 |
·论文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论文创新点和不足 | 第15-16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5页 |
·论文的不足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及其应用 | 第16-30页 |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综述 | 第16-18页 |
·教育成本理论综述 | 第16-17页 |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综述 | 第17-18页 |
·科技人才的短期培训和学历继续教育综述 | 第18-21页 |
·教育 | 第19-20页 |
·短期培训 | 第20-21页 |
·教育成本分担主体的确定 | 第21-23页 |
·政府是教育成本的主要分担者 | 第21-22页 |
·用人单位是教育成本的辅助补偿者 | 第22页 |
·个人是教育成本的主要承担者 | 第22-23页 |
·高校和社会捐赠分担少量教育成本 | 第23页 |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应用 | 第23-30页 |
·教育经费 | 第24-26页 |
·科研经费 | 第26-27页 |
·医疗保健 | 第27-28页 |
·财政拨款单位职工教育培训经费 | 第28页 |
·省级财政人才开发的专项经费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四川省科技人才开发经费投入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30-66页 |
·四川省科技人才开发投入 | 第30-31页 |
·科技人才开发与投入 | 第30页 |
·科技人才开发与科技人才投入的关系 | 第30-31页 |
·四川省科技人才开发投入的作用与意义 | 第31页 |
·四川省科技人才开发经费投入调查问卷分析 | 第31-59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31-32页 |
·调查问卷回收情况 | 第32页 |
·国有企业调查问卷分析 | 第32-41页 |
·事业单位(高校)调查问卷分析 | 第41-50页 |
·民营企业调查问卷分析 | 第50-59页 |
·四川省科技人才开发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 | 第59-66页 |
·科技人才开发投入严重不足以及政策力度不够 | 第59-62页 |
·用人单位科技人才开发投入环境差 | 第62-64页 |
·科技人才总量少以及科技人才自身发展不足 | 第64-65页 |
·教育水平发展相对落后 | 第65-66页 |
第四章 四川省科技人才开发经费投入的对策建议 | 第66-75页 |
·政府方面 | 第66-68页 |
·保障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 | 第66-67页 |
·教育部门应设有专项教育培训费用 | 第67-68页 |
·完善人才政策,健全科技人才开发投入体系 | 第68页 |
·制度保障,切实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 第68页 |
·用人单位方面 | 第68-70页 |
·要增加科技人才教育培训机会,支付教育培训费用 | 第69页 |
·减少科技人才工作中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 第69-70页 |
·完善科技人才的奖励机制,构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 第70页 |
·个人方面 | 第70-72页 |
·提升科技人才学历层次,丰富知识 | 第71页 |
·增强个人健康状况和对工作的归属感 | 第71页 |
·提高个人的综合技能 | 第71-72页 |
·高校方面 | 第72-75页 |
·转变教育观念,增强高校参与意识 | 第72页 |
·健全教育培训管理机构,落实高校服务社会职能 | 第72-73页 |
·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 第73-7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6页 |
·研究结论 | 第75页 |
·研究展望 | 第75-76页 |
附录 | 第76-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