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徐楼铁矿矿床成因和资源综合利用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10-12页 |
| ·矿床成因研究依据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尾矿综合利用研究依据及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淮北矽卡岩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尾矿综合利用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与完成工作量 | 第14-15页 |
| 第2章 区域概况 | 第15-26页 |
| ·工作区的研究历史 | 第15页 |
| ·工作区位置及自然地理情况 | 第15-16页 |
|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6-19页 |
| ·地层 | 第16-17页 |
| ·区域构造 | 第17-19页 |
| ·矿区地质 | 第19-21页 |
| ·地层 | 第19页 |
| ·构造 | 第19页 |
| ·岩浆岩 | 第19-20页 |
| ·区域变质作用与围岩蚀变 | 第20-21页 |
| ·矿床地质 | 第21-26页 |
| ·石楼矿床二、三矿带 | 第21-22页 |
| ·双庄矿床 | 第22-23页 |
| ·史小楼矿床 | 第23-26页 |
| 第3章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26-31页 |
| ·样品采集 | 第26-29页 |
| ·样品采集地点 | 第26页 |
| ·样品描述 | 第26-29页 |
| ·样品处理与测试 | 第29-31页 |
| ·样品前期预处理 | 第29页 |
| ·样品测试 | 第29-31页 |
| 第4章 矿床成因分析 | 第31-53页 |
| ·岩石学特征 | 第31-34页 |
| ·侵入岩镜下观察 | 第31-32页 |
| ·铁矿石镜下观察 | 第32-34页 |
| ·地球化学分析 | 第34-48页 |
| ·侵入岩类 | 第34-43页 |
| ·铁矿石 | 第43-46页 |
| ·围岩 | 第46-48页 |
| ·矿床成因分析 | 第48-53页 |
| ·成矿环境分析 | 第48-49页 |
| ·铁物质来源分析 | 第49-51页 |
| ·成因判别 | 第51-53页 |
| 第5章 资源综合利用 | 第53-61页 |
| ·矿山基本情况 | 第53-55页 |
| ·选矿流程 | 第53-55页 |
| ·尾矿基本情况 | 第55页 |
| ·尾矿成分分析 | 第55-57页 |
| ·化学成分分析 | 第55页 |
| ·尾矿砂矿相分析 | 第55-56页 |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56-57页 |
| ·尾矿其他利用途径 | 第57-59页 |
| ·尾矿制免烧砖 | 第58-59页 |
| ·用作土壤改良剂 | 第59页 |
| ·我国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的问题 | 第59-60页 |
| ·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59-60页 |
| ·科技攻关力度不够 | 第60页 |
| ·政策执行不到位,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 第60页 |
| ·展望 | 第60-61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