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论文--地下水资源管理论文

天津市宝坻区地下水资源评价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3页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第10页
   ·国内外现状第10-12页
   ·以往工作区开展的水文地质工作第12页
   ·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法第12-13页
第二章 自然地理与地质概况第13-17页
   ·自然地理第13-14页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第13页
     ·地形地貌第13页
     ·气候特征第13-14页
     ·河流水系第14页
   ·区域地质概况第14-17页
     ·地层第14页
     ·构造第14-15页
     ·第四纪地质第15-17页
第三章 区域水文地质第17-32页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第17-18页
   ·地下水系统划分第18-19页
     ·划分原则第18-19页
     ·地下水系统分布(平面分布图)第19页
   ·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组划分第19-22页
     ·地下水类型第19-20页
       ·第四系孔隙水第19-20页
       ·隐伏碳酸盐岩溶裂隙水第20页
     ·含水层组划分第20-22页
   ·地下水的补给、迳流和排泄条第22-23页
     ·浅层孔隙水第22页
     ·深层孔隙水第22页
     ·隐伏岩溶裂隙水第22-23页
   ·地下水水位动态特征第23-28页
     ·第Ⅰ含水组水位动态特征第23-25页
     ·第Ⅱ含水组水位动态特征第25-27页
     ·第Ⅲ含水组水位动态特征第27-28页
     ·第Ⅳ含水组水位动态特征第28页
   ·地下水化学特征第28-32页
     ·第Ⅰ含水组水化学特征第28-29页
     ·第Ⅰ+Ⅱ含水组水化学特征第29-30页
     ·第Ⅱ含水组水化学特征第30-31页
     ·第Ⅲ含水组水化学特征第31-32页
第四章 水质评价第32-44页
   ·农业用水水质评价第32-33页
     ·灌溉系数(Ka)法第32-33页
     ·钠吸附比值(SAR)法第33页
   ·工业用水水质评价第33-38页
     ·成垢作用第33-35页
     ·起泡作用第35页
     ·腐蚀作用第35-38页
   ·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第38-44页
     ·评价参数选择第38页
     ·地下水分类第38-39页
     ·评价方法及结果第39-44页
第五章 地下水资源评价第44-80页
   ·本区地下水开采现状第44-46页
   ·地下水资源计算模型的确定第46-48页
     ·全淡水区第46-47页
     ·有咸水分布区第47-48页
   ·计算分区与水文地质计算参数的确定第48-52页
     ·计算分区的确定第48页
     ·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第48-52页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第52-77页
     ·现状条件下各均衡要素的计算第52-63页
     ·最优水位计算条件下各均衡项计算第63-68页
     ·最优水位、现状地表水引水量条件下各均衡项计算第68-73页
     ·可开采量确定第73-74页
     ·开采潜力评价第74-77页
   ·过度开采引发的环境问题第77-80页
     ·地面沉降问题第77页
     ·地裂缝第77-80页
第六章 水体污染第80-84页
   ·地表水污染情况第80-81页
   ·地下水污染情况第81-84页
     ·检出情况与超标情况第81-82页
     ·常量组分分布特征第82页
     ·主要污染物质分布特征第82-84页
第七章 结果与讨论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吉林汪清橄榄岩包体流变学、组构学及地震波各向异性研究
下一篇:淮北徐楼铁矿矿床成因和资源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