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药物化学论文

P2Y12受体抑制剂的合成及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缩略语与符号说明第11-12页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课题设计思路第12-26页
 一、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第12-13页
  (一) 动脉粥样硬化第12-13页
  (二) 血栓第13页
 二、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第13-14页
 三、抗凝药第14-17页
  (一) 凝血因子Xa抑制剂第14-15页
  (二) 凝血酶Ⅱ抑制剂第15-16页
  (三) 维生素K拮抗剂第16-17页
 四、抗血小板药物第17-24页
  (一) 环氧酶抑制剂第17页
  (二)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第17-18页
  (三) 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第18-19页
  (四) 血栓素抑制剂第19-20页
  (五) ADP受体P2Y_(12)抑制剂第20-24页
 五、课题设计思路第24-26页
第二章 P2Y_(12)受体抑制剂的设计第26-34页
 一、P2Y_(12)受体抑制剂的作用模型第27-31页
  (一) P2Y_(12)三维结构模型的建立第27-29页
  (二) 拮抗剂替格瑞洛与受体P2Y_(12)的结合模式分析第29-31页
 二、P2Y_(12)受体抑制剂的设计第31-34页
  (一) 苯基烷胺类化合物第31-32页
  (二) 环化苯基烷胺类化合物第32页
  (三) 芳杂烷胺类化合物第32-33页
  (四) 脂肪胺类化合物第33-34页
第三章 P2Y_(12)受体抑制剂的合成第34-63页
 一、手性环戊烷胺S-1片段的合成第35-41页
  (一) 结果与讨论第35-37页
  (二) 合成操作第37-41页
 二、手性环丙烷胺S-2片段的合成第41-46页
  (一) 研究进展第41-43页
  (二) 结果与讨论第43-44页
  (三) 合成操作第44-46页
 三、巯基嘧啶S-3片段的合成第46-48页
  (一) 结果与讨论第46-47页
  (二) 合成操作第47-48页
 四、P2Y_(12)受体抑制剂的合成第48-63页
  (一) 苯基烷胺类化合物第50-52页
  (二) 环化苯基烷胺类化合物第52-53页
  (三) 芳杂烷胺类化合物第53-56页
  (四) 脂肪胺类化合物第56-61页
  (五) 合成操作第61-63页
第四章 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测试第63-72页
 一、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测试第63-65页
  (一) 准备工作第63页
  (二) 试剂配制第63-64页
  (三) 测试步骤第64-65页
 二、测试结果第65-71页
  (一) 苯基烷胺类化合物的活性第65-66页
  (二) 环化苯基烷胺类化合物的活性第66-67页
  (三) 芳杂烷胺类化合物的活性第67-68页
  (四) 脂肪胺类化合物的活性第68-71页
 三、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0页
附录一:部分目标化合物谱图数据第80-122页
研究生期间完成的论文及取得的成果第122-123页
致谢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真菌天然产物Sampangine的构效关系研究和唑类抗真菌药物的结构优化
下一篇: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循环肝癌细胞检测和微量肿瘤细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