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品质管理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品质的定义 | 第13-14页 |
·品质管理的理论 | 第14-15页 |
·6 西格玛质量管理法 | 第15页 |
·本选题可能遇到的问题 | 第15-16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2 M 公司的发展历程和品质管理现状 | 第17-25页 |
·M 公司的组织结构 | 第17-18页 |
·M 公司品质管理发展背景 | 第18-19页 |
·中国加入 WTO 对 D 产品国内市场产生影响 | 第18页 |
·中国加入 WTO 对 D 产品出口国外产生影响 | 第18-19页 |
·M 公司的品质管理现状 | 第19-21页 |
·M 公司品质管理各架构主要职责分工 | 第20-21页 |
·M 公司 D 产品品质管理的基本情况 | 第21-22页 |
·第一阶段检验控制阶段 | 第21页 |
·第二阶段统计控制阶段 | 第21页 |
·第三阶段全面品量管理阶段 | 第21-22页 |
·M 公司 D 产品 2006 年至 2012 年时间内所取得的品质管理成功经验 | 第22-24页 |
·优化品质组织相关结构 | 第22页 |
·建立质量奖励基金 | 第22页 |
·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品质系统 | 第22-23页 |
·研发探讨新品品质策略 | 第23页 |
·积极组织国家标准的制定 | 第23页 |
·分析改进不良品 | 第23页 |
·统一检验标准 | 第23页 |
·稳定供应商队伍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M 公司 D 产品的品质管理工作诊断 | 第25-38页 |
·诊断说明 | 第25-26页 |
·使用定量分析方法诊断 M 公司 D 产品的品质工作的说明 | 第25页 |
·使用定性分析方法诊断 M 公司 D 产品的品质工作的说明 | 第25-26页 |
·D 产品品质工作内部自查与外部市场反馈的诊断说明 | 第26页 |
·M 公司 D 产品内部诊断评分情况 | 第26-32页 |
·M 公司 D 产品内部品质体系评分情况 | 第26-28页 |
·M 公司 D 产品内部科技体系评分情况 | 第28-30页 |
·M 公司 D 产品内部精益制造体系评分情况 | 第30-32页 |
·M 公司 D 产品外部诊断评分情况 | 第32-36页 |
·D 产品 2009 年-2012 年的返修数据基本情况 | 第32-33页 |
·D 产品 2009 年-2012 年送修故障原因统计 | 第33-34页 |
·M 公司 D 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品质比较分析 | 第34-36页 |
·M 公司 D 产品面临的不良质量因素诊断后排序 | 第36-37页 |
·M 公司 D 产品面临的不良质量因素概况 | 第36页 |
·根据品质管理经济性对 M 公司 D 产品不良质量因素归类排序 | 第36-37页 |
·D 产品不良质量因素最大的问题是预防成本投入不足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改善 M 公司 D 产品不良质量问题的建议 | 第38-43页 |
·根据 D 产品不良质量因素创建服务品质体系 | 第38-42页 |
·D 产品服务品质管理体系设计理由 | 第38页 |
·D 产品服务品质管理体系的设计 | 第38-39页 |
·D 产品服务品质管理体系具体实施方案 | 第39-40页 |
·建立 D 产品服务品质管理体系应注意的事项 | 第40-42页 |
·继续落实品质责任,推动产品质量改善 | 第42页 |
·利用六西格玛等科学方法让品质管理逐步走向标准化 | 第42页 |
·利用六西格玛等科学方法立项整改故障现象 | 第42页 |
·成立外籍品质专家组制定体系稽查要求 | 第42页 |
·严格执行产品验货抽查制度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3页 |
·局限性 | 第43页 |
·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附件一:品质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