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与瞬变电磁方法联合解释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选题意义 | 第9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核磁共振与瞬变电磁在国内外的发展 | 第10-14页 |
·国外的发展情况 | 第10-12页 |
·国内的发展情况 | 第12-14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结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核磁共振找水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第16-23页 |
·原子核基本属性简介 | 第16-17页 |
·原子核的磁性 | 第16页 |
·原子核的磁矩 | 第16-17页 |
·原子核的动量矩 | 第17页 |
·原子核磁矩在磁场中的运动 | 第17-19页 |
·宏观磁场的弛豫 | 第19-21页 |
·地面核磁共振勘探信号的拾取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地面核磁共振正演模拟 | 第23-54页 |
·层状介质含水率一维分布核磁共振正演模拟 | 第23-37页 |
·一维核磁共振磁场的计算 | 第23-32页 |
·一维核磁共振初始振幅计算 | 第32-33页 |
·空间位置对扳倒角分布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一维核函数与电阻率的关系 | 第34-35页 |
·含水率大小与核磁共振信号的关系 | 第35-36页 |
·含水体空间分布位置与信号强度的关系 | 第36-37页 |
·层状介质含水率二维分布核磁共振正演模拟 | 第37-39页 |
·二维核磁共振初始振幅表达式 | 第37页 |
·二维核磁共振核函数分析 | 第37-39页 |
·三维核磁共振正演模拟 | 第39-54页 |
·基于有限元的三维核磁共振磁场计算方法 | 第39-51页 |
·改变含水体电阻率初始振幅和脉冲矩的关系 | 第51-52页 |
·改变含水体水平位置初始振幅和脉冲矩的关系 | 第52页 |
·改变含水体深度时初始振幅和脉冲矩的关系 | 第52-54页 |
第四章 核磁共振反演研究 | 第54-66页 |
·地球物理中的反问题 | 第54-55页 |
·核磁共振反演方法 | 第55-56页 |
·含水率一维分布情况下的反演 | 第56-60页 |
·模型测试 | 第58-59页 |
·实际数据处理 | 第59-60页 |
·含水体二维分布下的反演 | 第60-64页 |
·导水通道模型反演 | 第61-63页 |
·地下河道模型反演 | 第63-64页 |
·含水体三维分布的反演 | 第64-66页 |
第五章 瞬变电磁与核磁共振方法联合反演研究 | 第66-75页 |
·等效导电平面法基本理论和方法 | 第66-70页 |
·瞬变电磁与核磁共振的联合反演 | 第70-75页 |
·工程基本概况 | 第70-71页 |
·联合反演实例 | 第71-75页 |
第六章 结论和不足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