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5页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2-13页 |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认识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地质概况 | 第15-20页 |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5-16页 |
·盆地演化史 | 第16-18页 |
·盆地构造演化史 | 第16-17页 |
·盆地沉积演化史 | 第17-18页 |
·储层基本特征 | 第18-20页 |
·岩性特征 | 第18页 |
·物性特征 | 第18-19页 |
·含气性特征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储层储集类型及其测井识别方法 | 第20-29页 |
·储层储集类型及划分评价方法 | 第20-21页 |
·裂缝型储层的识别方法 | 第21-29页 |
·常规测井资料的响应特征 | 第21-22页 |
·特殊测井资料的响应特征 | 第22页 |
·EMI 成像资料识别地质现象的模型 | 第22-24页 |
·裂缝参数的定量计算 | 第24-25页 |
·溶蚀孔洞参数的定量计算 | 第25-26页 |
·偶极横波成像测量原理 | 第26-27页 |
·偶极横波声波成像资料应用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储层比值特征参数及应用 | 第29-43页 |
·储层比值特征参数提取 | 第29-32页 |
·岩性和电性特征参数 | 第29-30页 |
·物性特征参数 | 第30-32页 |
·能谱比值特征参数 | 第32页 |
·储层比值特征参数在识别碳酸盐岩储层中的应用 | 第32-43页 |
第五章 储集层参数的计算 | 第43-58页 |
·泥质含量的计算 | 第43页 |
·储层孔隙度的计算 | 第43-49页 |
·岩心分析孔隙度与测井曲线的关系 | 第43-47页 |
·储层孔隙度的计算 | 第47-49页 |
·渗透率的求取 | 第49-52页 |
·Timur 渗透率计算公式 | 第50页 |
·回归经验公式 | 第50-51页 |
·区域经验公式 | 第51页 |
·有裂缝存在储层渗透率的计算 | 第51-52页 |
·含气饱和度 | 第52-53页 |
·地层水电阻率 | 第53-54页 |
·孔隙指数 m 和饱和度指数 n | 第54-58页 |
·m 值的确定 | 第54-56页 |
·n 值的确定 | 第56-58页 |
第六章 裸眼测井系列的论证与完善 | 第58-64页 |
·裸眼测井系列的调研分析 | 第58-60页 |
·常规测井项目 | 第58-59页 |
·微电阻率成像测井 | 第59页 |
·偶极声波测井 | 第59-60页 |
·测井系列的选取原则 | 第60-61页 |
·碳酸盐岩测井系列的确定 | 第61-64页 |
·探井测井系列 | 第61页 |
·开发井测井系列 | 第61-64页 |
第七章 应用效果分析 | 第64-74页 |
·大 78 井 | 第64-66页 |
·大 37 井 | 第66-67页 |
·大 68 井 | 第67页 |
·大 52 井 | 第67-70页 |
·鄂 8 井 | 第70-74页 |
结论与认识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