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中的留白—浅析建筑留白与环境的共生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 第12-13页 |
·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相关理论 | 第13-14页 |
·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理论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2 留白思想概述 | 第18-36页 |
·留白理论探究 | 第18-22页 |
·留白的起源 | 第18-22页 |
·留白的定义 | 第22页 |
·留白表现方式及美学内涵 | 第22-26页 |
·表现形式 | 第22-25页 |
·美学内涵 | 第25-26页 |
·留白与视觉心理学 | 第26-29页 |
·留白与图底关系 | 第29-34页 |
·小结与思考 | 第34-36页 |
3 建筑中的留白 | 第36-54页 |
·建筑留白的界定 | 第36-37页 |
·建筑留白的表现形式 | 第37-42页 |
·建筑平面中的留白 | 第37-40页 |
·建筑空间中的留白 | 第40-42页 |
·建筑留白的表现特征 | 第42-46页 |
·建筑留白的意境构成 | 第46-47页 |
·建筑留白与建筑体系 | 第47-53页 |
·留白理论的延伸与建筑体系的开放 | 第48页 |
·组群设计与留白的关系 | 第48-49页 |
·场所关系与留白 | 第49-50页 |
·留白与建筑张力 | 第50-53页 |
·小结与思考 | 第53-54页 |
4 留白设计手法探究 | 第54-100页 |
·建筑平面中的留白 | 第54-67页 |
·建筑立面中的留白 | 第67-79页 |
·场所设计中的留白 | 第79-81页 |
·总平面设计中的留白 | 第81-85页 |
·组群设计中的留白 | 第85-90页 |
·留白设计手法总结 | 第90-98页 |
·小结与思考 | 第98-100页 |
5 建筑留白量化分析 | 第100-108页 |
·留白量化分析原理 | 第100-102页 |
·数据上之和谐之美 | 第100-101页 |
·分析方法 | 第101-102页 |
·留白分布图 | 第102-103页 |
·留白量化分析 | 第103-107页 |
·建筑立面留白面积比例分析 | 第103-105页 |
·建筑平面留白面积比例分析 | 第105-106页 |
·园林平面留白面积比例分析 | 第106-107页 |
·小结与思考 | 第107-108页 |
6 建筑留白与环境 | 第108-120页 |
·内向型留白——引入环境 | 第108-112页 |
·集中式 | 第109-110页 |
·组合式 | 第110-111页 |
·分散式 | 第111-112页 |
·外向型留白——融合环境 | 第112-116页 |
·建筑底部留白空间 | 第112-114页 |
·建筑边缘留白空间 | 第114-115页 |
·建筑外部留白空间 | 第115-116页 |
·建筑留白与环境的消融共生 | 第116-119页 |
·空间的延伸 | 第116-117页 |
·空间的边界域效应 | 第117页 |
·空间的整合 | 第117-118页 |
·空间的可持续性生长 | 第118-119页 |
·小结与思考 | 第119-120页 |
7 结论 | 第120-124页 |
致谢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28页 |
图表索引 | 第128-13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