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2页 |
第一章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及其法理基础 | 第12-17页 |
第一节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界定 | 第12-15页 |
一、 精神损害 | 第12-13页 |
二、 精神损害赔偿 | 第13-14页 |
三、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 第14-15页 |
第二节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法理基础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之比较法考察 | 第17-23页 |
第一节 英国和美国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 第17-19页 |
一、 英国法 | 第17-18页 |
二、 美国法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法国和德国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 第19-20页 |
一、 法国法 | 第19-20页 |
二、 德国法 | 第20页 |
第三节 我国台湾地区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 第20-21页 |
第四节 国际性和区域性合同法中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司法实践的现状 | 第23-37页 |
第一节 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若干案例的数据统计 | 第23-26页 |
第二节 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若干案例分析 | 第26-37页 |
第四章 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 | 第37-50页 |
第一节 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7-42页 |
一、 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构建的必要性 | 第37-38页 |
二、 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构建的可行性 | 第38-42页 |
第二节 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措施 | 第42-46页 |
一、 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 第42-43页 |
二、 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43-45页 |
三、 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 | 第45-46页 |
第三节 我国构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和司法建议 | 第46-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件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