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 | 第12-19页 |
·番茄红素的理化特性 | 第12-13页 |
·番茄红素的功能特性 | 第13页 |
·番茄红素的生物合成 | 第13-18页 |
·番茄红素的提取和检测方法 | 第18-19页 |
·无选择标记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情况 | 第19-20页 |
·标记基因的安全性问题 | 第20页 |
·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技术 | 第20-22页 |
·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多毛番茄 GGPS 基因无选择标记载体的构建 | 第24-32页 |
·材料 | 第24页 |
·菌株与载体 | 第24页 |
·试剂 | 第24页 |
·方法 | 第24-28页 |
·pBI121-GGPS 质粒和 pBINMF-GUS 质粒的提取 | 第25页 |
·XmaⅠ、XbaⅠ双酶切载体 pBI121-GGPS 和 pBINMF-GUS | 第25-26页 |
·GGPS 基因连接到载体 pBINMF-GUS 及大肠杆菌的转化 | 第26页 |
·PCR 筛选 GGPS 阳性克隆 | 第26-27页 |
·XmaⅠ/XbaⅠ双酶切鉴定重组质粒 | 第27页 |
·农杆菌 EHA105、C58 感受态的制备 | 第27页 |
·冻融法转化农杆菌及鉴定 | 第27-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1页 |
·目的基因 GGPS 及线性化载体 pBINMF-GUS 的获得 | 第28页 |
·GGPS 连接到无选择标记表达载体 pBINMF-GUS 及 PCR 鉴定 | 第28-29页 |
·XmaⅠ/XbaⅠ双酶切检测大肠杆菌重组质粒 | 第29页 |
·重组质粒 pBINMF-GGPS 导入农杆菌 EHA105、C58 | 第29-31页 |
·讨论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多毛番茄 GGPS 基因对番茄的无标记遗传转化 | 第32-4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2-37页 |
·材料 | 第32-33页 |
·优化番茄再生体系 | 第33页 |
·农杆菌菌液的准备 | 第33页 |
·番茄子叶外植体的准备与侵染、诱导与分化 | 第33-34页 |
·番茄再生苗 DNA 的提取 | 第34页 |
·阳性转基因植株的筛选 | 第34-36页 |
·GUS 化学染色检测转基因植株 | 第36页 |
·半定量 RT-PCR | 第36-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不同激素组合对番茄不定芽的形成及分化的影响 | 第37-38页 |
·农杆菌菌株 EHA105、C58 对番茄子叶转化率的影响 | 第38页 |
·转基因番茄目的基因 GGPS 的 PCR 及 RT-PCR 鉴定 | 第38-39页 |
·转基因番茄植株的 GUS 化学染色检测 | 第39-40页 |
·讨论 | 第40-41页 |
·影响番茄离体再生的主要因素 | 第40页 |
·影响番茄转化效率的因素 | 第40-41页 |
第四章 转基因植株类胡萝卜素的测定 | 第41-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材料 | 第41页 |
·主要试剂 | 第41页 |
·浸提法提取转基因番茄叶片叶绿素 | 第41-42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转基因番茄果实类胡萝卜素 | 第42-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6页 |
·转基因番茄植株叶片叶绿素的测定 | 第43页 |
·转基因植株果实类胡萝卜素的测定 | 第43-46页 |
·讨论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