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2-13页 |
·经济增长、能源利用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 | 第12页 |
·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计量和影响因素 | 第12-13页 |
·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 | 第13页 |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框架 | 第16-21页 |
·低碳经济的概念与内涵 | 第16-19页 |
·相关基础理论 | 第19-20页 |
·外部性理论 | 第19页 |
·脱钩理论 | 第19页 |
·环境库兹涅茨理论 | 第19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3 低碳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经验及其启示 | 第21-33页 |
·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经验 | 第21-29页 |
·国际低碳经济发展概述 | 第21-23页 |
·美国低碳经济发展经验 | 第23-24页 |
·英国低碳经济发展经验 | 第24-26页 |
·德国低碳经济发展经验 | 第26-27页 |
·日本低碳经济发展经验 | 第27-29页 |
·国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 | 第29-31页 |
·广东省低碳经济发展经验 | 第29-30页 |
·厦门市低碳经济发展经验 | 第30-31页 |
·启示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33-41页 |
·能源利用现状及分析 | 第33-36页 |
·能源利用现状 | 第33-34页 |
·能源利用分析 | 第34-36页 |
·碳排放现状及分析 | 第36-39页 |
·碳排放现状 | 第36-38页 |
·碳排放分析 | 第38-39页 |
·主要问题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5 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分析 | 第41-47页 |
·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的长期趋势 | 第41-45页 |
·EKC模型 | 第41-43页 |
·对黑龙江省碳排放应用EKC论分析 | 第43-45页 |
·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的短期波动 | 第45-46页 |
·脱钩理论 | 第45-46页 |
·对黑龙江省碳排放应用脱钩理论分析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6 黑龙江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54页 |
·LMDI模型 | 第47-49页 |
·模型分解 | 第47-49页 |
·数据来源 | 第49页 |
·模型结果分析 | 第49-53页 |
·模型结果 | 第49-50页 |
·各因素对碳排放影响比较 | 第50-51页 |
·关键因素的进一步分解分析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7 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设计 | 第54-62页 |
·低碳城市 | 第54-57页 |
·优化能源结构 | 第55-56页 |
·推行绿色规划 | 第56-57页 |
·推动低碳生活 | 第57页 |
·增加碳汇 | 第57页 |
·低碳产业 | 第57-60页 |
·优化产业结构 | 第59页 |
·构建促进产业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 | 第59-60页 |
·推动低碳技术创新 | 第60页 |
·发展低碳产业集群模式 | 第60页 |
·低碳企业 | 第60-61页 |
·降低生产能耗水平 | 第61页 |
·提高物资循环利用水平 | 第61页 |
·提高低碳管理水平 | 第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