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英文缩写表 | 第9-10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0-27页 |
| 1 艾滋病与HIV-1 | 第10-12页 |
| 2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 第12-18页 |
| ·酵母双杂交技术 | 第13-14页 |
| ·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FC) | 第14-15页 |
| ·免疫共沉淀技术(Co-IP) | 第15-16页 |
| ·pull down技术 | 第16-17页 |
| ·噬菌体展示技术(PDT) | 第17-18页 |
|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FRET) | 第18页 |
| 3 前期的工作基础 | 第18-20页 |
| 4 本课题涉及的四种蛋白质简介 | 第20-25页 |
| ·包膜糖蛋白gp120与gp41 | 第20-22页 |
| ·外膜糖蛋白gp120的结构与功能 | 第21-22页 |
| ·跨膜糖蛋白gp41的结构与功能 | 第22页 |
| ·辅助蛋白Vpu | 第22-23页 |
| ·整合酶(integrase,IN) | 第23-25页 |
| 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 第2章 分析确定Vpu与gp120在生理条件下的相互作用 | 第27-37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3页 |
| ·材料 | 第27-30页 |
| ·质粒和菌株 | 第27页 |
| ·细胞株 | 第27页 |
| ·主要试剂及来源 | 第27-28页 |
| ·培养基/培养液及配方 | 第28页 |
| ·主要溶液与缓冲液配方 | 第28-29页 |
| ·主要仪器 | 第29-30页 |
| ·方法 | 第30-33页 |
| ·HIV-1 pAD8质粒的提取 | 第30页 |
| ·293T细胞的复苏、培养和冻存 | 第30-31页 |
| ·细胞转染 | 第31-32页 |
| ·Western Blot实验 | 第32页 |
| ·免疫共沉淀实验(Co-IP) | 第32-3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 ·Western Blot检测Vpu蛋白和gp120蛋白的表达 | 第33-34页 |
| ·免疫共沉淀(Co-IP)的结果与分析 | 第34-35页 |
| 3 讨论 | 第35-37页 |
| 第3章 利用酵母双杂技术研究Vpu与gp120相互作用的位点 | 第37-5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49页 |
| ·材料 | 第37-41页 |
| ·质粒与菌株 | 第37-38页 |
| ·主要试剂和来源 | 第38-39页 |
| ·培养基/培养液的配制 | 第39页 |
| ·主要溶液的配方 | 第39-40页 |
| ·主要仪器 | 第40-41页 |
| ·方法 | 第41-49页 |
| ·DH5a感受态的制备(CaCl_2法制备) | 第41页 |
| ·质粒提取 | 第41页 |
| ·质粒的构建 | 第41-47页 |
| ·酵母转化实验 | 第47-48页 |
| ·目的基因表达蛋白自激活作用的检测与分析 | 第48-49页 |
| ·酵母双杂交实验结果的鉴定与分析 | 第4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5页 |
| ·pGBKT7-Vpu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49-50页 |
| ·自激活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0-51页 |
| ·系列Vpu截短和缺失突变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51-52页 |
| ·Vpu与gp120相互作用位点确定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2-55页 |
| 3 讨论 | 第55-56页 |
| 第4章 利用酵母双杂技术研究gp41与IN相互作用的位点 | 第56-70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6-63页 |
| ·材料 | 第56-58页 |
| ·质粒与菌株 | 第56-58页 |
| ·主要试剂及来源 | 第58页 |
| ·培养基/培养液的配制 | 第58页 |
| ·主要溶液的配方 | 第58页 |
| ·主要仪器 | 第58页 |
| ·方法 | 第58-63页 |
| ·DH5α感受态的制备(CaCl_2法制备) | 第58页 |
| ·质粒提取 | 第58页 |
| ·质粒的构建 | 第58-62页 |
| ·酵母转化实验 | 第62页 |
| ·目的基因表达蛋白自激活作用的检测与分析 | 第62-63页 |
| ·酵母双杂交实验结果的鉴定与分析 | 第6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3-69页 |
| ·自激活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3-65页 |
| ·质粒的构建 | 第65-66页 |
| ·gp41与IN相互作用位点确定的结果与分析 | 第66-69页 |
| 3 讨论 | 第69-70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