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隆起及周缘构造演化的沉积响应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前言 | 第12-25页 |
·论文选题的来源、依据及科学意义 | 第12-13页 |
·选题的来源 | 第12页 |
·选题的依据及科学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3-20页 |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工区勘探与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攻关目标 | 第20-21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主要成果与创新点 | 第22-25页 |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22-24页 |
·取得的主要创新 | 第24-25页 |
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5-45页 |
·区域构造背景 | 第25-26页 |
·构造单元划分、特征及其演化 | 第26-40页 |
·构造单元划分 | 第26-32页 |
·主要构造运动与演化 | 第32-36页 |
·褶皱与断裂 | 第36-40页 |
·地层发育特征 | 第40-45页 |
3 奥陶系、志留系层序地层分析 | 第45-85页 |
·黔中隆起及周缘奥陶系层序地层学分析 | 第45-55页 |
·单井层序地层学分析 | 第45-48页 |
·野外剖面层序地层学分析 | 第48-55页 |
·黔中隆起及周缘志留系层序地层学分析 | 第55-65页 |
·单井层序地层学分析 | 第56-58页 |
·野外剖面层序地层学分析 | 第58-65页 |
·地震层序地层分析 | 第65-66页 |
·区域层序地层对比 | 第66-84页 |
·奥陶系区域层序地层对比 | 第66-77页 |
·志留系区域层序地层对比 | 第77-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4 沉积体系及沉积模式分析 | 第85-106页 |
·沉积体系及其分类 | 第85-93页 |
·黔中隆起及周缘沉积体系分类 | 第85-86页 |
·黔中隆起及周缘沉积体系特征 | 第86-93页 |
·物源方向讨论 | 第93-99页 |
·地震相分析 | 第99-104页 |
·地震相研究概述 | 第99-101页 |
·黔中隆起及周缘地震相分析 | 第101-104页 |
·沉积模式 | 第104-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5 黔中隆起的构造演化与古地理变迁 | 第106-147页 |
·郁南运动与黔中隆起的关系 | 第106-107页 |
·都匀运动与黔中隆起的关系 | 第107-115页 |
·黔中隆起及周缘都匀运动的古构造特征 | 第107-110页 |
·都匀运动对黔中隆起及其周缘沉积古地理的控制 | 第110-113页 |
·都匀运动对黔中隆起形成的控制 | 第113-115页 |
·广西运动与黔中隆起关系 | 第115-118页 |
·黔中隆起及周缘广西运动的古构造特征 | 第115-116页 |
·广西运动对黔中隆起的加强及沉积控制 | 第116-118页 |
·岩相古地理特征及重建 | 第118-144页 |
·岩相古地理编图思路、方法 | 第118-119页 |
·奥陶纪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 第119-136页 |
·志留纪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 第136-144页 |
·黔中隆起的形成时间 | 第144-146页 |
·本章小结 | 第146-147页 |
6 主要断裂构造及其对沉积的影响 | 第147-181页 |
·主要断裂构造分析 | 第147-154页 |
·断裂的空间展布规律 | 第147-149页 |
·断裂发育的主要期次与活动特点 | 第149-154页 |
·遵义断裂特征及其对沉积的影响 | 第154-161页 |
·遵义断裂的发育特征 | 第154-157页 |
·遵义断裂带的运动学特征 | 第157-158页 |
·断层活动对黔中隆起沉积的影响 | 第158-161页 |
·垭都-紫云断裂特征及其对沉积的影响 | 第161-168页 |
·垭都-紫云断裂的发育特征 | 第161-164页 |
·垭都-紫云断裂带的运动学特征 | 第164-165页 |
·断层活动对黔中隆起沉积的影响 | 第165-168页 |
·赫章-遵义断裂特征及其对沉积的影响 | 第168-173页 |
·赫章-遵义断裂发育特征 | 第168-169页 |
·赫章-遵义断裂带的运动学特征 | 第169-171页 |
·断层活动对黔中隆起沉积的影响 | 第171-173页 |
·贵阳-镇远断裂特征及其对沉积的影响 | 第173-180页 |
·贵阳-镇远断裂发育特征 | 第173-175页 |
·贵阳-镇远断裂带的运动学特征 | 第175-177页 |
·断层活动对黔中隆起沉积的影响 | 第177-180页 |
·本章小结 | 第180-181页 |
7 黔中隆起及周缘油气潜力分析 | 第181-200页 |
·典型古油藏分析 | 第181-184页 |
·麻江古油藏 | 第181-183页 |
·瓮安古油藏 | 第183-184页 |
·烃源岩条件 | 第184-188页 |
·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烃源岩 | 第184-186页 |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烃源岩 | 第186-187页 |
·二叠系烃源岩 | 第187-188页 |
·储层条件 | 第188-191页 |
·下寒武统明心寺组顶部砂岩储集层 | 第188-189页 |
·奥陶系下统碳酸盐岩储层 | 第189-190页 |
·志留系砂岩储层 | 第190-191页 |
·盖层条件 | 第191-194页 |
·有利区块预测 | 第194-200页 |
8 结论 | 第200-203页 |
参考文献 | 第203-213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213-214页 |
致谢 | 第2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