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5页 |
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 | 第7-8页 |
一、选题的理由 | 第7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7-8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8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8-13页 |
一、国外犯罪新闻报道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二、国内犯罪新闻报道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三、可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 第13页 |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方法 | 第13-15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13-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都市报犯罪新闻报道的社会控制功能 | 第15-26页 |
第一节 大众传媒与社会控制——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 | 第15-17页 |
一、什么是社会控制? | 第15页 |
二、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 | 第15-17页 |
第二节 都市报犯罪新闻报道的社会控制功能 | 第17-26页 |
一、披露犯罪,引发制裁 | 第18-19页 |
二、监视环境,守望社会 | 第19-20页 |
三、重申规范,警醒他人 | 第20-22页 |
四、疏导化解,劝谏嘉勉 | 第22-26页 |
第二章 都市报犯罪新闻报道的消极影响 | 第26-36页 |
第一节 呈现犯罪细节,可能诱导犯罪 | 第26-30页 |
一、呈现犯罪细节的具体表现 | 第26-28页 |
二、呈现犯罪细节,可能诱导犯罪 | 第28-30页 |
第二节 部分报道行使“媒介审判” | 第30-32页 |
一、媒介审判及其影响 | 第30-31页 |
二、媒介审判的具体表现 | 第31-32页 |
第三节 犯罪报道“娱乐化”,转移受众关注重点 | 第32-36页 |
第三章 都市报犯罪新闻报道出现传播偏差的动因分析 | 第36-41页 |
第一节 为缓解生存压力,媒体迎合受众需求 | 第36-37页 |
一、为迎合受众猎奇心理,细节呈现犯罪 | 第36-37页 |
二、为博取受众眼球,犯罪报道“娱乐化” | 第37页 |
第二节 法律意识薄弱,报道有失严谨 | 第37-41页 |
一、超越职权,导致媒介审判 | 第38-39页 |
二、片面强调新闻自由,影响司法公正 | 第39-41页 |
第四章 优化都市报犯罪新闻报道社会控制功能的几点建议 | 第41-54页 |
第一节 自我完善——加强新闻专从业者职业道德建设 | 第41-46页 |
一、恪守新闻报道原则 | 第41-43页 |
二、强化新闻从业者的法律意识 | 第43-44页 |
三、注重报道方法,提升犯罪新闻报道深度 | 第44-46页 |
第二节 外在控制——加强新闻监管与法律约束,提升受众媒介素养 | 第46-54页 |
一、政府监管 | 第47-48页 |
二、法律约束 | 第48-51页 |
三、受众控制——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