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异速生长、干物质积累模型模拟及其光合特征对氮肥的响应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4页 |
·选题的目的 | 第13-14页 |
·作物生长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4页 |
·生长模型的定义与特征 | 第14-15页 |
·作物生长模型的主要分类 | 第15-17页 |
·作物生长模型的发展进程 | 第17-20页 |
·常见模型 | 第20-22页 |
·发展方向 | 第22页 |
·应用趋势 | 第22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4-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丹参异速生长模型 | 第24页 |
·丹参光响应与二氧化碳响应模型 | 第24-25页 |
·丹参叶面积指数与干物质积累模型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丹参的形态异速生长模型 | 第26-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供试材料 | 第26页 |
·试验地基本概况 | 第26-27页 |
·试验设计 | 第27页 |
·实验数据分析 | 第27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7-30页 |
·丹参株高与直径、生物量的关系 | 第27-28页 |
·丹参地上生物量及地下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关系 | 第28-29页 |
·丹参叶、茎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关系 | 第29-30页 |
·讨论 | 第30-31页 |
第四章 丹参光响应与二氧化碳响应的特性研究 | 第31-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试验地基本情况 | 第31页 |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试验设计 | 第31-32页 |
·测定方法 | 第32页 |
·数据处理 | 第32页 |
·模型描述 | 第32-34页 |
·光响应模型 | 第32页 |
·二氧化碳响应模型 | 第32-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8页 |
·光响应曲线及其特征参数的比较 | 第34-36页 |
·丹参二氧化碳响应曲线与其特征参数的比较 | 第36-38页 |
·讨论 | 第38-40页 |
·不同氮肥处理下的光响应特征参数 | 第38-39页 |
·不同氮肥处理下的二氧化碳响应曲线极其特征参数 | 第39-40页 |
第五章 丹参叶面积指数与干物质积累模型 | 第40-5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试验地基本情况 | 第40-41页 |
·试验材料 | 第41页 |
·试验设计 | 第41页 |
·模型描述 | 第41-48页 |
·叶面积指数 LAI 的模拟 | 第41-43页 |
·光合作用模型 | 第43-44页 |
·冠层光合作用 | 第44-45页 |
·呼吸作用 | 第45-46页 |
·同化物的积累与生物量 | 第46-47页 |
·模型检验方法 | 第47-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叶面积指数的模拟结果 | 第48-49页 |
·干物质积累的模拟结果 | 第49-51页 |
·讨论与分析 | 第51-5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分析 | 第52-54页 |
·丹参形态与生物量的关系 | 第52页 |
·丹参形态的异速生长关系 | 第52页 |
·丹参构件间生物量的异速生长关系 | 第52页 |
·氮肥处理下的丹参光响应与二氧化碳响应的比较 | 第52-53页 |
·氮肥处理下的丹参光响应特征参数的比较 | 第52页 |
·氮肥处理下的丹参二氧化碳响应特征参数的比较 | 第52-53页 |
·丹参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动态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