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研究
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第一章 电子信息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 第15-23页 |
一、 电子信息产业的内涵 | 第15-16页 |
二、 电子信息产业的特点 | 第16-17页 |
1. 应用性广泛 | 第16页 |
2. 经济主导性明显 | 第16-17页 |
3. 技术创新性强 | 第17页 |
4. 边际成本递减 | 第17页 |
三、 电子信息产业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 | 第17-20页 |
1. 电子信息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17-19页 |
2. 生态环境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 | 第19-20页 |
四、 实行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的意义 | 第20-23页 |
1. 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 | 第20-21页 |
2. 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 | 第21页 |
3. 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 第21-22页 |
4. 促进产业创新性的需要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非生态现状 | 第23-28页 |
一、 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污染 | 第23-25页 |
1. 原材料获取阶段 | 第23-24页 |
2. 零部件生产阶段 | 第24页 |
3. 产品生产阶段 | 第24-25页 |
4. 销售阶段 | 第25页 |
5. 消费使用及其废弃阶段 | 第25页 |
6. 回收处理再利用阶段 | 第25页 |
二、 电子信息产业污染的特点 | 第25-27页 |
1. 能源消耗大 | 第25-26页 |
2. 隐蔽性强 | 第26页 |
3. 治理难度大 | 第26-27页 |
三、 产业污染实例-毒苹果事件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28-35页 |
一、 传统技术的弊端 | 第28-29页 |
二、 政府认知不到位和制度缺失 | 第29-31页 |
1. 对待环境问题认知能力的片面性 | 第29-30页 |
2. 缺乏构建有效的环境经济激励政策 | 第30页 |
3. 尚未形成电子信息产业化生态化的法律体系 | 第30-31页 |
三、 产业机会主义明显 | 第31-33页 |
四、 公众环保意识淡薄 | 第33-35页 |
第四章 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的执行原则 | 第35-39页 |
一、 生态价值准则 | 第35-36页 |
二、 技术创新性原则 | 第36页 |
三、 产业环境责任原则 | 第36-37页 |
四、 循环经济原则 | 第37页 |
五、 系统功利主义原则 | 第37-39页 |
第五章 实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的基本路径 | 第39-47页 |
一、 打造自主创新型生态产业 | 第39-41页 |
1. 大力推行生态技术创新 | 第39-40页 |
2. 构建生态产业链 | 第40-41页 |
二、 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 | 第41-45页 |
1. 完善产业相关法律法规 | 第41-42页 |
2. 强调绿色税收保障制度 | 第42-44页 |
3. 制定新形势下的发展规划 | 第44-45页 |
三、 培养社会公众的绿色消费意识 | 第45-46页 |
四、 建立回收电子垃圾的激励机制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 | 第52-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布的学术论文情况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