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及锚杆支护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1 绪论 | 第7-18页 |
·前言 | 第7-9页 |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软岩支护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软岩巷道支护理论及其发展 | 第9-11页 |
·锚杆支护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锚索发展现状及支护原理 | 第14-15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试验 | 第18-38页 |
·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基本特征 | 第18-19页 |
·数值模拟基本介绍 | 第19-20页 |
·数值模拟建立及方案确定 | 第20-23页 |
·计算模型建立 | 第20-21页 |
·模拟方案的确定 | 第21-23页 |
·数值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3-36页 |
·岩体强度对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 | 第23-27页 |
·巷道顶、帮、底稳定性相互作用关系 | 第27-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3 软岩巷道围岩极限自稳平衡圈 | 第38-50页 |
·围岩的自稳平衡现象 | 第38页 |
·软岩巷道围岩极限自稳平衡圈理论 | 第38-49页 |
·平衡拱理论 | 第38-39页 |
·软岩巷道顶板的自稳平衡拱 | 第39-41页 |
·软岩巷帮破坏失稳分析 | 第41-44页 |
·软岩巷帮失稳的极限自稳平衡拱 | 第44-46页 |
·软岩巷道底鼓的机理 | 第46-48页 |
·底板-两帮-顶板失稳的极限自稳平衡圈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软岩巷道锚杆支护控制机理分析 | 第50-63页 |
·软岩巷道锚杆支护原则 | 第50-51页 |
·软岩巷道锚杆(索)支护力学机理 | 第51-53页 |
·锚杆支护作用机理 | 第51-52页 |
·锚索支护作用机理 | 第52页 |
·锚杆(索)联合支护的作用关系 | 第52-53页 |
·软岩巷道锚杆(索)联合支护的模拟分析 | 第53-62页 |
·数值模型建立 | 第53页 |
·模拟方案设计 | 第53-54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4-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软岩巷道锚杆(索)支护工程实践 | 第63-72页 |
·软岩巷道的工程地质条件 | 第63-66页 |
·基本概况 | 第63页 |
·巷道顶底板岩性特征 | 第63-64页 |
·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 | 第64-66页 |
·锚杆(索)支护参数的确定 | 第66-70页 |
·锚杆支护参数 | 第66-68页 |
·锚索支护参数 | 第68-69页 |
·锚杆(索)布置 | 第69-70页 |
·支护效果实测 | 第70-71页 |
·巷道表面位移量观测 | 第70页 |
·巷道锚杆支护效果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6 结论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附录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