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市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1 绪论 | 第13-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 | 第18页 |
| ·定性研究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18页 |
|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 ·拟采取的研究方案 | 第18-19页 |
| ·区域资料的收集 | 第18-19页 |
| ·拟采取的研究方案 | 第19页 |
|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 2 区域概况及社会经济情况 | 第21-28页 |
| ·区域概况 | 第21-25页 |
| ·地理位置 | 第21页 |
| ·地貌 | 第21页 |
| ·水文地质 | 第21-22页 |
| ·植被 | 第22页 |
| ·土壤 | 第22页 |
| ·气候 | 第22页 |
| ·河流水系 | 第22-25页 |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5-28页 |
| ·行政区划、人口及耕地 | 第25页 |
| ·GDP及其组成 | 第25-26页 |
| ·工业 | 第26页 |
| ·农业 | 第26页 |
| ·交通 | 第26-27页 |
| ·旅游 | 第27-28页 |
| 3 水资源供级分析 | 第28-36页 |
| ·地表水资源 | 第28页 |
| ·地下水资源 | 第28-30页 |
| ·地下水类型 | 第28-29页 |
| ·地下水资源 | 第29-30页 |
| ·水资源总量 | 第30页 |
| ·出入境水资源量 | 第30-31页 |
| ·入境水资源量 | 第30-31页 |
| ·出境水资源量 | 第31页 |
| ·水资源可利用量 | 第31-33页 |
| ·地表水可利用量 | 第31页 |
| ·地下水可利用量 | 第31-32页 |
| ·入境水资源利用量 | 第32-33页 |
|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 第33页 |
| ·水资源供给演变情势分析 | 第33-34页 |
| ·水资源质量 | 第34-36页 |
| ·地表水资源质量 | 第34-35页 |
| ·地下水资源质量 | 第35-36页 |
| 4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 第36-45页 |
| ·开发利用历程 | 第36-38页 |
|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 第38-42页 |
| ·供水设施及供水能力 | 第38页 |
| ·供水量及其组成 | 第38-39页 |
| ·用水量及其组成 | 第39-41页 |
| ·耗水量 | 第41页 |
| ·排水量 | 第41页 |
| ·现状用水水平与效率 | 第41-42页 |
|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42-45页 |
| ·水资源贫乏、时间分布不均、可利用量低 | 第42-43页 |
| ·水利工程基础设施不健全、发展不均衡 | 第43页 |
| ·过境水资源量开发利用难度大 | 第43页 |
| ·过境水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浪费严重 | 第43-44页 |
| ·水利保障体系仍不能适应水利发展的要求 | 第44-45页 |
| 5 水资源需求预测 | 第45-55页 |
| ·经济社会指标分析及预测 | 第45-48页 |
| ·人口 | 第45-47页 |
| ·国民经济发展 | 第47-48页 |
| ·水资源需求预测 | 第48-50页 |
| ·生活需水 | 第48-49页 |
| ·生产需水 | 第49页 |
| ·城市生态需水 | 第49-50页 |
| ·供水能力 | 第50-52页 |
| ·可供水量的计算方法 | 第50-51页 |
| ·现状可供水量 | 第51-52页 |
| ·供水预测 | 第52-55页 |
| ·水资源开发潜力 | 第52-53页 |
| ·供水预测成果 | 第53-55页 |
| 6 水资源科学配置 | 第55-71页 |
| ·水资源配置原则 | 第55-56页 |
| ·水资源开发潜力 | 第55页 |
| ·供水预测成果 | 第55-56页 |
| ·水资源合理配置系统概化 | 第56-57页 |
| ·水资源配置系统概化 | 第56-57页 |
| ·水资源配置方法思路 | 第57页 |
| ·水资源配置工程 | 第57-64页 |
| ·供水水源配置 | 第57-58页 |
| ·供水工程配置 | 第58-61页 |
| ·特殊干旱年水资源调配对策 | 第61-62页 |
|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 第62-64页 |
| ·水资源重点配置工程 | 第64-69页 |
| ·城区用水配置工程 | 第64-65页 |
| ·农村用水安全水资源保障工程 | 第65-67页 |
| ·目标任务 | 第65-66页 |
| ·保障工程 | 第66-67页 |
| ·农村饮水安全规划 | 第67页 |
| ·工业园等其他用水户配置工程 | 第67-69页 |
| ·节水措施 | 第69-71页 |
| ·用水现状分析 | 第69页 |
| ·节水潜力及节水措施 | 第69-71页 |
| 7 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和保障措施 | 第71-75页 |
| ·水资源管理现状 | 第71页 |
| ·改革管理体制 | 第71页 |
| ·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制 | 第71-72页 |
| ·水资源管理措施 | 第72-75页 |
| 8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 ·结论 | 第75-76页 |
| ·展望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