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曹妃甸应急水源地调蓄能力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及区域地质条件 | 第17-29页 |
| ·交通位置 | 第17页 |
| ·气象水文 | 第17-18页 |
| ·气象 | 第17-18页 |
| ·河流 | 第18页 |
|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18-19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19-21页 |
| ·富水性分区 | 第21-22页 |
|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 第22-23页 |
| ·浅层水 | 第22-23页 |
| ·深层水 | 第23页 |
| ·地下水水位变化特征 | 第23-27页 |
| ·年内变化规律 | 第23-25页 |
| ·多年变化特征 | 第25-27页 |
|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 第27-29页 |
| ·浅层水水化学特征 | 第27页 |
| ·深层水水化学特征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地下水资源均衡分析 | 第29-47页 |
| ·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29-30页 |
| ·浅层水均衡分析 | 第30-40页 |
| ·均衡域 | 第30页 |
| ·地下水均衡方程 | 第30-31页 |
| ·地下水均衡计算 | 第31-40页 |
| ·深层水均衡分析 | 第40-47页 |
| ·均衡域 | 第40页 |
| ·地下水均衡方程 | 第40-41页 |
| ·地下水均衡计算 | 第41-47页 |
| 第四章 应急水源地地下水数值模型 | 第47-65页 |
|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第47-49页 |
| ·模拟区域 | 第47页 |
| ·含水层及弱透水层的概化 | 第47-48页 |
| ·边界条件概化 | 第48页 |
| ·源汇项处理 | 第48-49页 |
|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第49页 |
| ·数学模型和数值模型 | 第49-53页 |
| ·Visual MODFLOW 简介 | 第49-50页 |
| ·数学模型 | 第50-51页 |
| ·空间离散 | 第51-52页 |
| ·数值模拟模型 | 第52-53页 |
| ·模型调试与识别 | 第53-59页 |
| ·校正的原理 | 第53页 |
| ·初始条件及时间步长的确定 | 第53页 |
| ·模型校正 | 第53-59页 |
| ·模型识别结果 | 第59-65页 |
| ·模型参数识别结果 | 第59-62页 |
| ·地下水资源均衡模拟结果 | 第62-65页 |
| 第五章 应急水源地地下水调蓄能力分析 | 第65-79页 |
| ·曹妃甸应急供水规模 | 第65页 |
| ·应急后备水源地的选择 | 第65-67页 |
| ·应急后备水源地的应急能力分析 | 第67-72页 |
| ·应急方案 | 第67页 |
| ·滦南司各庄应急后备水源地 | 第67-72页 |
| ·应急水源地调蓄能力分析 | 第72-79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79-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 致谢 | 第85-87页 |
| 作者简介 | 第8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