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1页 |
| ·砷的性质及用途 | 第11-12页 |
| ·砷的污染现状 | 第12-14页 |
| ·含砷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14-17页 |
| ·沉淀法 | 第14-15页 |
| ·离子交换法 | 第15-16页 |
| ·膜分离法 | 第16页 |
| ·电解法 | 第16页 |
| ·吸附法 | 第16-17页 |
| ·现有三价砷氧化方法 | 第17-20页 |
| ·氧化剂氧化法 | 第17-18页 |
| ·光催化氧化法 | 第18-19页 |
| ·生物法 | 第19-20页 |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不同价态砷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21-29页 |
| ·仪器原理与结构 | 第21-22页 |
| ·原理 | 第21-22页 |
| ·仪器结构 | 第22页 |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2-23页 |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2-23页 |
| ·主要原料与试剂 | 第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 ·试剂及其配制 | 第23-24页 |
| ·仪器工作条件 | 第24页 |
| ·样品处理 | 第24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4-27页 |
| ·工作条件选择 | 第24-25页 |
| ·标准曲线 | 第25-27页 |
| ·砷(Ⅲ)浓度的检测 | 第25-27页 |
| ·总砷浓度的检测 | 第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生物法氧化 As(Ⅲ)的初步研究 | 第29-41页 |
| ·引言 | 第2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2页 |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9-31页 |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9-30页 |
| ·主要原料与试剂 | 第30-31页 |
|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 ·培养基 | 第31页 |
| ·富集培养基 | 第31页 |
| ·斜面培养基 | 第31页 |
| ·平板筛选培养基 | 第31页 |
|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 ·菌种筛选方法 | 第31页 |
| ·生长培养 | 第31页 |
| ·平板培养 | 第31-32页 |
| ·种子培养 | 第32页 |
| ·发酵培养 | 第32页 |
| ·生物量测定 | 第32页 |
| ·菌种保藏方法 | 第32页 |
| ·生理生化特性考察 | 第32页 |
| ·显微摄影 | 第32页 |
| ·试样砷检测 | 第3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2-40页 |
| ·菌种的筛选以及生长特性的研究 | 第32-35页 |
| ·菌株对三价砷氧化条件的初步研究 | 第35-40页 |
| ·菌株对三价砷和五价砷的耐受性研究 | 第35-36页 |
| ·菌株在含砷培养基中的生长趋势 | 第36-37页 |
| ·温度对菌株氧化三价砷的影响研究 | 第37-39页 |
| ·溶液酸碱度对菌株氧化三价砷的影响研究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TiO2光催化氧化 As(Ⅲ)反应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41-53页 |
| ·引言 | 第41页 |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1-42页 |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41-42页 |
| ·主要原料与试剂 | 第42页 |
| ·实验步骤 | 第42-43页 |
| ·以汞灯为光源TiO2光催化氧化As(Ⅲ)研究 | 第43-50页 |
| ·TiO2投加量选择实验 | 第43-44页 |
| ·H2O2加入量对 TiO2光催化氧化 As(Ⅲ)的影响 | 第44-45页 |
| ·初始pH对TiO2光催化氧化As(Ⅲ)的影响 | 第45-46页 |
| ·As(Ⅲ)初始浓度对 TiO2光催化氧化 As(Ⅲ)的影响 | 第46-47页 |
| ·照射光强度对TiO2光催化氧化As(Ⅲ)的影响 | 第47-48页 |
| ·TiO2光催化氧化 As(Ⅲ)机理初探 | 第48-50页 |
| ·以自然光为光源TiO2光催化氧化As(Ⅲ)初步研究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展望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