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0页 |
| ·研究背景以及意义 | 第15-17页 |
| ·多核处理器 | 第15页 |
| ·多核处理器片上通信面临的严峻挑战 | 第15-17页 |
| ·片上网络技术 | 第17页 |
| ·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多核处理器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片上网络研究现状 | 第18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多核处理器开发平台 | 第20-29页 |
| ·基于 MICROBLAZE 的 SOPC 系统 | 第20-23页 |
| ·Microblaze 处理器简介 | 第20-22页 |
| ·AXI 总线 | 第22-23页 |
| ·系统开发平台 | 第23-25页 |
| ·硬件平台 | 第23-24页 |
| ·软件平台 | 第24-25页 |
| ·系统开发流程 | 第25-28页 |
| ·系统开发的主要步骤 | 第25-27页 |
| ·EDK 设计中比特文件的组成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片上网络多核处理器平台方案设计 | 第29-46页 |
| ·处理器需求分析 | 第29页 |
| ·多核处理器平台核间通信架构设计 | 第29-36页 |
| ·常见的多核通信方式分析 | 第29-33页 |
| ·片上网络方案设计 | 第33-36页 |
| ·片上网络多核处理器平台的处理器节点架构设计 | 第36-41页 |
| ·处理器节点结构设计 | 第36-40页 |
| ·互连接口通信方案设计 | 第40-41页 |
| ·处理器节点数据处理过程介绍 | 第41页 |
| ·片上网络多核处理器平台架构及通信方式 | 第41-45页 |
| ·片上网络多核处理器平台整体架构 | 第41-42页 |
| ·片上网络多核处理器平台通信方式 | 第42-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片上网络多核处理器平台的硬件设计 | 第46-68页 |
| ·路由节点的硬件设计 | 第46-49页 |
| ·输入模块硬件结构设计 | 第46-47页 |
| ·数据流控制模块硬件结构设计 | 第47-49页 |
| ·处理器节点主控单元的硬件设计 | 第49-57页 |
| ·Microblaze 核的功能定制 | 第50-51页 |
| ·LMB、LMB BRAM IF Controller 核的功能定制和连接 | 第51-52页 |
| ·AXI BUS1 和 AXI BUS2 核的功能定制和连接 | 第52页 |
| ·AXI BRAM Controller 核的功能定制和连接 | 第52-54页 |
| ·AXI DMA 核的功能定制和连接 | 第54页 |
| ·Interrupt Controller 核的功能定制和连接 | 第54-56页 |
| ·AXI UART 核的功能定制和连接 | 第56页 |
| ·时钟、复位和调试核的功能定制和连接 | 第56-57页 |
| ·处理器节点可配置接口单元的硬件设计 | 第57-64页 |
| ·网络接口设计 | 第57-60页 |
| ·指令接口设计 | 第60-61页 |
| ·加速器接口设计 | 第61-62页 |
| ·矩阵乘法加速器模块设计 | 第62-64页 |
| ·处理器节点互连接口的硬件设计 | 第64-67页 |
| ·IPIF 模板的生成及接口信号的选择 | 第65-66页 |
| ·接口信号导入 ISE 的方法和步骤 | 第66页 |
| ·接口信号的连接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五章 片上网络多核处理器平台的 FPGA 实现及性能评估 | 第68-87页 |
| ·片上网络多核处理器平台的 FPGA 实现 | 第68-77页 |
| ·片上网络模块 | 第68-69页 |
| ·可配置接口单元模块 | 第69-70页 |
| ·主控单元模块 | 第70-76页 |
| ·多核处理器平台的资源消耗以及电路性能 | 第76-77页 |
| ·多核平台软件设计 | 第77-82页 |
| ·软件开发套件 SDK 的介绍 | 第77页 |
| ·Standalone 的介绍 | 第77-78页 |
| ·系统初始化 | 第78-79页 |
| ·标准 IP 核的软件设计 | 第79-82页 |
| ·基于大矩阵相乘的平台性能评估 | 第82-86页 |
| ·评估方案与步骤 | 第82页 |
| ·处理器节点处理过程 | 第82-83页 |
| ·结果和性能分析 | 第83-86页 |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7-89页 |
| 致谢 | 第89-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 个人简历、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