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知识产权论文

论我国知识产权侵权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2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成果综述第7-8页
        1.1.1 选题背景第7页
        1.1.2 研究成果综述第7-8页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第8-9页
        1.2.1 研究内容第8-9页
        1.2.2 研究思路第9页
    1.3 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第9-12页
        1.3.1 研究方法第9页
        1.3.2 可能的创新点第9-12页
第二章 知识产权侵权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基本理论第12-19页
    2.1 知识产权侵权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内涵第12-14页
        2.1.1 国外对于知识产权侵权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解读第12-13页
        2.1.2 我国对于知识产权侵权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见解第13-14页
    2.2 知识产权侵权民事责任承担方式分类的争论第14-16页
        2.2.1 债权请求权和知识产权请求权第14-15页
        2.2.2 防卫性救济和进取性救济第15-16页
    2.3 知识产权侵权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立法的理论考察第16-19页
        2.3.1 国外对于知识产权侵权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立法的考察第16-17页
        2.3.2 我国对于知识产权侵权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立法的规定第17-19页
第三章 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立法及存在的问题第19-23页
    3.1 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立法第19-20页
    3.2 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民事责任承担方式存在的问题第20-23页
        3.2.1 侵权赔偿的性质不明确第20页
        3.2.2 同一救济方式适用顺位不一致第20-21页
        3.2.3 侵权赔偿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不明确第21页
        3.2.4 最高侵权赔偿数额的规定不能适应实践的需要第21-23页
第四章 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几点思考第23-30页
    4.1 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第23-24页
        4.1.1 明确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功能第23页
        4.1.2 明确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第23-24页
    4.2 取消同一救济方式的适用顺位第24-26页
        4.2.1 允许当事人选择侵权行为的救济方式第25页
        4.2.2 适当提高法定赔偿的最高限额第25-26页
    4.3 明确侵权赔偿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第26-27页
        4.3.1 明确侵权赔偿的适用范围第26-27页
        4.3.2 明确侵权赔偿的适用对象第27页
    4.4 结合侵权行为的多样化因素综合确定赔偿数额第27-30页
        4.4.1 加大侵权行为的审查力度第27-28页
        4.4.2 拓宽侵权行为认定的考察因素第28-30页
结语第30-31页
参考文献第31-35页
致谢第35页

论文共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结合面基础特性参数的数控机床装配精度研究
下一篇:直线电机驱动的数控机床XY工作台轮廓误差控制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