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的郑州市闸坝调度模式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6页 |
|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 ·论文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2-14页 |
| ·城市生态需水量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闸坝生态调度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2 研究区域概况及补水水源分析 | 第16-22页 |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6-19页 |
| ·自然地理 | 第16页 |
| ·水文气象 | 第16页 |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6-17页 |
| ·生态水系概况 | 第17-19页 |
| ·补水水源分析 | 第19-22页 |
| ·黄河水 | 第19-20页 |
| ·水库水 | 第20页 |
| ·中水 | 第20页 |
| ·雨水 | 第20-22页 |
| 3 郑州市水系生态需水量研究 | 第22-31页 |
| ·生态需水量理论研究 | 第22-23页 |
| ·生态需水量的内涵 | 第22页 |
| ·生态需水量的特性 | 第22-23页 |
| ·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研究 | 第23-25页 |
| ·河道基本流量 | 第23-24页 |
| ·河流水面蒸发需水量 | 第24页 |
| ·河流渗漏需水量 | 第24-25页 |
| ·河道外绿化带需水量 | 第25页 |
| ·郑州市河流生态需水量计算 | 第25-31页 |
| ·河流基本流量 | 第25-27页 |
| ·水面蒸发需水量 | 第27页 |
| ·河道渗漏需水量 | 第27页 |
| ·河道外绿化带需水量 | 第27-28页 |
| ·河流生态需水量计算结果 | 第28-31页 |
| 4 郑州市水系闸坝生态调度理论研究及模型建立 | 第31-49页 |
| ·闸坝生态调度理论研究 | 第31-35页 |
| ·闸坝生态调度的基本内涵 | 第31-32页 |
| ·闸坝生态调度的基本原则 | 第32-34页 |
| ·闸坝生态调度的基本措施 | 第34-35页 |
| ·基于生态用水保障的多目标闸坝联合调度模型研究 | 第35-37页 |
| ·目标函数 | 第35-36页 |
| ·约束条件 | 第36页 |
| ·模型建立 | 第36-37页 |
| ·模型应用及计算结果分析 | 第37-49页 |
| ·MIKE BASIN 模型简介 | 第37页 |
| ·模型计算原理 | 第37-38页 |
| ·模型应用 | 第38-41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1-49页 |
| 5 郑州市水系闸坝生态调度多情景方案研究 | 第49-62页 |
| ·非汛期不同供水方式的联合调度方案 | 第49-54页 |
| ·间断供水联合调度方案 | 第49-50页 |
| ·不间断供水联合调度方案 | 第50-54页 |
| ·考虑中水利用的联合调度方案 | 第54-58页 |
| ·中水进入河道方案 | 第54-56页 |
| ·中水不进入河道方案 | 第56-58页 |
| ·汛期闸坝联合调度方案 | 第58-59页 |
| ·生态水系闸坝联合调度运行方案设计 | 第59-62页 |
| ·补换水方案 | 第59-60页 |
| ·调度运行方案 | 第60-62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研究展望 | 第63-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实践及发表的论文 | 第64-66页 |
| 致谢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