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族工作论文

当代中国国家民族主义的表现及成因探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8页
 (一)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二) 相关研究综述第10-16页
  1. 国外研究综述第10-13页
   (1) 国外民族主义相关研究概述第10-12页
   (2) 国外有关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第12-13页
  2.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6页
   (1) 中国民族主义研究概述第13-14页
   (2) 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民族主义研究的成果简介第14页
   (3) 国内关于近、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第14-16页
 (三)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第16页
  1. 研究对象第16页
  2. 研究方法第16页
 (四)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6-18页
  1. 论文的创新第16-17页
   (1) 选题的创新第16页
   (2) 概念的创新第16-17页
   (3) 观点的创新第17页
  2. 论文的不足第17-18页
   (1) 理论方面第17页
   (2) 资料方面第17-18页
一、民族、民族主义与当代中国国家民族主义的概念第18-22页
 (一) 民族第18-19页
 (二) 民族主义第19-21页
 (三) 当代中国国家民族主义第21-22页
二、中国国家民族主义的近现代演进第22-29页
 (一) 晚清近代民族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第22-23页
 (二) 民国时期民族主义的深入与结构变迁第23-25页
 (三) 新中国的民族主义与意识形态第25-29页
  1.民族主义的初步兴起第25-26页
  2.民族主义的公开表达和普遍发展第26页
  3.民族主义的发展步入高潮第26-29页
三、当代中国国家民族主义的表现及特征第29-33页
 (一) 当代中国国家民族主义的表现第29-30页
  (1)极端的情绪化倾向第29页
  (2)民主建设内容不足第29页
  (3)民族国家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对立第29-30页
  (4)中华民族认同与各民族认同存在张力第30页
 (二) 当代中国国家民族主义的特征第30-33页
  1. 强烈的国家民族意识的特征第30-31页
  2. 情绪化与非理性倾向的特征第31页
  3. 复杂易变性与多层次性并存的特征第31-33页
四、当代中国国家民族主义的成因第33-39页
 (一) 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第33-34页
  1. 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各种社会思潮和西方“蔚蓝色文明”的反思第33-34页
  2. 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的巨大冲击和深刻影响第34页
 (二) 中国崛起的鼓舞第34-35页
 (三) 政府和知识分子的作用第35页
 (四) 民族主义的屈辱史记忆重新复活第35-36页
 (五) 对“新帝国主义”、“新殖民主义”威胁的反抗第36-37页
 (六)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利益格局调整的刺激第37-39页
五、当代中国国家民族主义的影响及发展趋势第39-47页
 (一) 积极影响第39-41页
  1. 增强中华民族成员的自豪感第40页
  2. 有利于更好地解决民族问题第40页
  3. 提高社会成员的实践积极性第40-41页
 (二) 消极影响第41-43页
 (三) 发展趋势第43-47页
  1. 应建设理性的国家民族主义第43页
  2.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第43-44页
  3. 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第44页
  4. 提倡基于宪法认同的公民民族主义第44页
  5. 逐渐由被动、自卫型民族主义转向主动、自强型民族主义第44-45页
  6. 由情绪化、非理性向温和、务实、理性过渡第45页
  7. 应以博大胸襟取其他政治思潮之长第45-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蒙古新牧区建设中的政府职能研究
下一篇:新时期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