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6页 |
1 绪论 | 第16-33页 |
·研究背景 | 第16-1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20-2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4-28页 |
·研究现状评述 | 第28-29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29-31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9-30页 |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30-31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31-33页 |
·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技术路线 | 第32-33页 |
2 相关概念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3-49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33-34页 |
·国有森工企业 | 第33-34页 |
·持续经营能力 | 第34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4-41页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第34-36页 |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36-38页 |
·可持续发展与国有森工企业持续经营的关系 | 第38-41页 |
·林业分类经营理论 | 第41-44页 |
·林业分类经营理论的发展 | 第41页 |
·林业分类经营理论的实质 | 第41-43页 |
·林业分类经营与森林可持续经营 | 第43-44页 |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 第44-46页 |
·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 第44-45页 |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 第45-46页 |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对国有森工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的作用 | 第46页 |
·协调发展理论 | 第46-48页 |
·协调发展的内涵 | 第46-47页 |
·协调发展的特征 | 第47-48页 |
·协调发展与企业持续经营的关系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3 国有森工企业持续经营现状分析 | 第49-63页 |
·国有森工企业基本情况概述 | 第49-51页 |
·国有森工企业性质 | 第49页 |
·国有森工企业在林业系统工业企业中的地位 | 第49-50页 |
·国有森工企业的作用 | 第50-51页 |
·国有森工企业森林资源状况 | 第51-56页 |
·国有森工企业森林资源总体状况 | 第51-53页 |
·国有森工企业森林资源变化情况 | 第53-55页 |
·国有森工企业森林资源综合评价 | 第55-56页 |
·国有森工企业经济状况 | 第56-61页 |
·总产值分析 | 第56页 |
·木材产量分析 | 第56-57页 |
·接续产业分析 | 第57-59页 |
·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 第59-61页 |
·国有森工企业职工生存状况 | 第61-62页 |
·就业状况分析 | 第61-62页 |
·职工收入状况分析 | 第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4 国有森工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理论分析与框架构建 | 第63-84页 |
·国有森工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评价视角的选择 | 第63-68页 |
·经济人假定的缺陷 | 第63-64页 |
·国有森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最终目的 | 第64-66页 |
·社会生态经济人视角的确定 | 第66-68页 |
·国有森工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系统的设计原则 | 第68-69页 |
·国有森工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的三重因素分析 | 第69-82页 |
·国有森工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 | 第70-71页 |
·国有森工企业持续经营能力三重影响因素的确定 | 第71-77页 |
·国有森工企业持续经营能力三重因素的相互关系 | 第77-80页 |
·国有森工企业持续经营能力三重因素的循环关系 | 第80页 |
·三重因素与持续经营能力的关系 | 第80-82页 |
·国有森工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评价总体框架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5 国有森工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84-99页 |
·建立国有森工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 | 第84-85页 |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原则 | 第85-86页 |
·国有森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特殊性 | 第86-89页 |
·国有森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目标具有双重性 | 第87-88页 |
·国有森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社会性 | 第88页 |
·国有森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较大的风险性 | 第88-89页 |
·国有森工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 第89-98页 |
·森林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 第89-91页 |
·财务质地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 第91-92页 |
·治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 第92-93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93-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6 国有森工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评价模型设计 | 第99-119页 |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 第99-104页 |
·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 | 第99-100页 |
·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 | 第100-102页 |
·人工神经网络的分类 | 第102页 |
·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国有森工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的优势 | 第102-104页 |
·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结构及参数设计 | 第104-109页 |
·BP神经网络模型简介 | 第104页 |
·BP神经元 | 第104-105页 |
·BP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 | 第105-106页 |
·BP神经网络模型算法的数学描述 | 第106-109页 |
·国有森工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评价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 第109-112页 |
·层数设计 | 第110页 |
·输入层的设计 | 第110页 |
·隐含层神经元节点数的确定 | 第110-111页 |
·输出层的设计 | 第111页 |
·激活函数的选取 | 第111-112页 |
·国有森工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评价模型的训练与检验 | 第112-118页 |
·数据的采集 | 第112页 |
·数据的预处理 | 第112-114页 |
·模型的训练及仿真评价 | 第114-117页 |
·人工神经网络在森工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评价中的运用分析 | 第117-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7 提升国有森工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对策建议 | 第119-130页 |
·国有森工企业实施商品林资源细分经营 | 第119-123页 |
·商品林细分经营对持续经营能力提升的作用 | 第120-121页 |
·实施商品林细分经营的依据 | 第121-122页 |
·商品林细分经营标志及基本分类 | 第122-123页 |
·国有森工企业构建资源节约型企业经济 | 第123-126页 |
·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废弃”的生产经营模式 | 第124页 |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 | 第124-125页 |
·发展企业多元化经营 | 第125-126页 |
·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 第126页 |
·实现企业由物力资源依托型向人力资源依托型的转变 | 第126-127页 |
·转变忽视人力资本投资观念 | 第127页 |
·明确人力资本产权关系 | 第127页 |
·稳定林业从业人员队伍 | 第127页 |
·建立森工企业持续经营政策保障体系 | 第127-129页 |
·体制、政策保障 | 第127-128页 |
·资金保障 | 第128页 |
·法律保障 | 第128-129页 |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结论 | 第130-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37页 |
附录 | 第137-1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48-149页 |
致谢 | 第149-150页 |